函数式编程——入门笔记与React实践

前端之家收集整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函数式编程——入门笔记与React实践前端之家小编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也给大家做个参考。

前言

最近在看近来很火的函数式编程教程《Mostly Adequate Guide》中文版:《JS函数式编程指南》),收获很大。对于函数式编程的初学者,这本书不仅深入浅出,更让人感受到函数式编程的优势和美感,强烈推荐给想要学习函数式编程的朋友。

这篇文章是我个人的一个学习笔记,在总结知识的同时,也尝试以React组件的输入事件响应为例,用函数式编程去应对实际项目中的场景。

下文涉及React的代码出于阅读考虑有一定删减,完整代码在我的Github

lodash与ramda部分代码由于比较简单,想看运行结果的话可以直接到lodashramda官网打开console运行。

函数

函数引用原书的描述:

函数是这样一种函数,即相同的输入,永远会得到相同的输出,而且没有任何可观察的副作用。

相同的输入,永远会得到相同的输出,通常意味着对外部状态解耦。

所谓外部状态,最常见的例子就是this,如果你的函数是:

function(){
    return 'hello,' + this.name;
}

那它不可能是纯函数——你永远不知道this.name会被谁改写,测试用例也不可能覆盖所有情况。如果正巧有一个外部函数,它每隔一个月将this.name改写成'shit',你和测试人员熬了几个通宵没有发现一点问题,你也信心满满——用函数给客人打招呼实在太简单。项目上线后,你买好机票正准备出门度假,却接到老板的电话让你滚回公司改bug,而你对事情的状况没有一点头绪……

提倡函数式编程的人认为,这种共享状态导致的混乱是绝大多数bug的万恶之源

其实某种程度上这早已成为共识:不提倡全局变量其实就是这个道理。也许深刻意识到纯函数的优势还需要一点时间,也许你觉得纯函数不错,但对于如何在项目中使用它完全没有头绪,不用着急,现在我们暂时先记住:

做一个纯粹的函数,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函数

Curry与Compose

curry和compose可以说是函数式编程的众妙之门,而且必须相辅相成才见威力。就我个人而言,见过一些讲函数式的教程,讲了curry,我也知道了什么是curry,但是curry怎么用?能带来什么好处呢?还是没讲清楚,然后马不停蹄地往前讲functor讲monad,作为资质不那么高的函数式菜鸟,很快就云里雾中,不明觉厉了。

Curry

curry的本质是函数部分应用。听起来有点遥远,事实上类似的需求我们经常会遇到:

class Form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setField(key){
        return (e)=>{
            this.setState({
                 [key]: e.target.value
           })
        }
    }
    render(){
        const {name,address} = this.state;
        return (
            <form>
                <input 
                    value={name}
                    onChange={this.setField('name')} 
                    />
                <input 
                    value={address}
                    onChange={this.setField('address')} 
                    />
            </form>
        )
    }
}

完整代码 step_1

借助高阶函数式的function return function,对不同的key我们能够复用响应事件并setState的逻辑,上例可以认为就是脱掉了马甲的部分应用

换个写法试试:

const setFieldOnContext = _.curry(function(context,key,e){
    context.setState({
        [key]: e.target.value
    })
});

class Form extends React.Component{
    render(){
        const {name,address} = this.state;
        const setField = setFieldOnContext(this);
        return (
            <form>
                <input 
                    value={name}
                    onChange={setField('name')} 
                    />
                <input 
                    value={address}
                    onChange={setField('address')} 
                    />
            </form>
        )
    }
}

完整代码 step_2

部分应用的特性使得我们可以把关注点分散到每一个参数,在render函数

const setField = setFieldOnContext(this);

设定了当前上下文,因为你肯定不会设置其它component的state,而具体到每一个onChange则关注不同的目标key。

也许你会想curry是让代码变得好看了一点,但也仅此而已,它只是用新的姿势解决问题,并没有解决新的问题或产生新的价值。

当然不是,curry真正产生的价值和魅力的地方,是它对组合的友好。

Compose

对逻辑进行组合,这样的需求其实很常见,当我想要:

将一个数组去重,然后筛选,最后排序

很多时候会写成这样:

import _ from 'lodash'

function filterFn(v){
    return typeof v === 'number';
}
function sortFn(v){
    return Math.abs(v);
}

_.sortBy(_.filter(_.uniq([1,1,3,4,2,'a',-10]),filterFn),sortFn);
// -> [1,-10]

嵌套的代码难以阅读,就像回调地狱一样。自然的逻辑应该是顺序而非嵌套的,因此很多人会更喜欢”链式“写法:

_([1,-10]).
    uniq().
    filter(filterFn).
    sortBy(sortFn).
    value();
// -> [1,-10]

看起来顺眼多了,用瓶子把东西封起来操作的思路很棒(functor就是这么干的,下次我们会细说)。然而问题在于,_(x)的原型链上可供我们链式调用函数是有限的,这限制了我们的逻辑表现力

一个典型的场景是代码调试:我们想知道每一步的返回值,以便定位问题。然而无论是单步调试还是log打印,在面对链式代码时都显得有些束手无策(chrome devtool可以选中部分代码并执行,但对编译生成代码不管用),如果你不想每次debug都把要打印的值扔给临时变量搞得一地鸡毛的话,或许可以这样:

//_ is lodash
_.prototype.log = function log(label){
    var value = this.value();
    console.log(label,value);
    return _(value);
};

_([1,-10]).
    uniq().
    log('does uniq() works right? ').
    filter(filterFn).
    sortBy(sortFn).
    value();

可惜lodash原生并没有提供这样的log函数。这不难理解,原型链有尽而需求场景无穷,扩充原型来满足业务场景是注定被动的。

即使你打算打破教条

不是你的对象不要动

——隔壁老王法则

决定像上面代码一样扩充第三方对象的原型,这个log函数仍然有太多怪异的地方,解包var value = this.value()和封包return _(value)的过程让人感到多余——有种脱掉裤子,放了个屁,然后穿回去的即视感。更重要的是这当中还伴随着对this关键字的依赖,或许你现在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我希望你在看完这篇文章后能对this有更审慎的想法。

如果你还有其它更好的debug方法和经验,请一定分享出来。不过现在,让我们以Ramda为例,看看在函数式的世界里,问题是如何被解决的:

import R from 'ramda'

var log = R.curry(function (label,value){
    console.log(label,value);
    return value
});

R.compose(
    R.reverse,log('why we need a reverse ?'),R.sort(sortFn),R.filter(filterFn),R.uniq
)([1,-10])
// ->  [1,-10]

R.compose接收一组函数并返回了一个新的函数,而数据就像经过一条逻辑流水线一样,从最后一个函数,一步步地向前接受处理。

R.sort(fn,data)R.filter(fn,data)都是curry函数,你应该已经注意到它们和lodash的同名函数有所不同——参数顺序是相反的。这就是curry与compose协同工作的奥秘:compose通常只能针对一元函数,而curry则使得多元函数可以一元化

函数curry化,并把可变性高复用性低的参数后置,是函数式库的特征之一,也是写自定义函数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我们的log函数就遵循了这一点。

组合相比链式最大的优势,是函数可以自由而专注:不再受原型链的约束,也不再看this的脸色。对比之前的log函数,现在的版本没有了多余的解包与封包,也不再依赖this——现在它是一个纯函数

很多人会用_而不是R作为ramda的变量名,我们接下来也会这样

关于组合更多的内容,还是强烈建议移步《Mostly Adequate Guide》的 第 5 章: 代码组合

应用实践

在大致了解了函数组合后,让我们继续前面事件响应的例子,先回顾一下,之前我们用curry改写了setField函数,得到setFieldOnContext

const setFieldOnContext = _.curry(function(context,address} = this.state;
        const setField = setFieldOnContext(this);
        return (
            <form>
                <input 
                    value={name}
                    onChange={setField('name')} 
                    />
                <input 
                    value={address}
                    onChange={setField('address')} 
                    />
            </form>
        )
    }
}

setFieldOnContext函数已经能帮我们节省一些重复代码,就像它的前辈setField一样,然而它的职责还分离得不够干净:对e.target.value的依赖使得它只能处理原生事件对象。假设我们有一些第三方组件(比如接下来会遇到的X组件),它们的onChange抛出了并不标准的事件对象,甚至可能直接把value扔了出来。看起来setFieldOnContext有些不从心,难道我们只能回到复制--粘贴--修改的怀抱吗?是时候借用组合的力量了:

import _ from 'ramda'

const getValueFromEvent = function(e){
    return e.target.value;
};
const getValueFromX = function(x){
    return x.value
}
const setFieldOnContext = _.curry(function(context,value){
  context.setState({
    [key]: value
  })
});

class Form extends React.Component{
    render(){
        const {name,x} = this.state;
        const setField = setFieldOnContext(this);
        return (
            <form>
                <input
                value={name}
                onChange={_.compose(setField('name'),getValueFromEvent)}
                />
                  <X
                value={address}
                onChange={_.compose(setField('address'),getValueFromX)}
                />
            </form>
        )
    }
}

完整代码 step_3

借助compose,我们的函数职责更加分离,setField只关心设值,对值的转换则由其它函数负责,虽然目前实现的版本用起来还有一些啰嗦,但我们得到了三个关注点(职责)高度分离的、可复用的函数

在接着讨论前,让我们先统一一下用词,下面我会把getValueFromEvent getValueFromX 这样的值转换函数称作valueAdapter,正如它们的角色(适配器模式中的适配器)一样。

刚刚的代码之所以啰嗦,问题出在参数顺序和复用度不一致。

_.compose(...,valueAdapter)其本质是对一类事件进行适配,而我们把它放在参数最后,这导致适配的工作落在了每一次事件声明上。随着项目的发展,情况会是这样:

<form>
    <input
        value={name}
        onChange={_.compose(setField('foo'),getValueFromEvent)}
        />
    <input
        value={name}
        onChange={_.compose(setField('bar'),getValueFromEvent)}
        />
    <input
        value={name}
        onChange={_.compose(setField('baz'),getValueFromEvent)}
        />
    <input
        value={name}
        onChange={_.compose(setField('baa'),getValueFromEvent)}
        />
    <input
        value={name}
        onChange={_.compose(setField('zzz'),getValueFromEvent)}
        />
</form>

满眼的getValueFromEvent,完全背离了我们抽象出valueAdapter的初衷!

这重申了curry的要点:通常我们会按照复用程度从高到低地排列参数,比如在同一个组件中,context的复用度最高,而key则次之,event没有复用度——每个事件源都是单独的。至于valueAdapter们,它们的复用范围是一类组件。因此,在上例中我们更希望得到一个参数顺序类似于fn(valueAdapter,context,event)函数

下面是封装一层函数做参数顺序转换然后curry化的简单实现:

import _ from 'ramda'

const getValueFromEvent = function(e){
    return e.target.value;
};
const getValueFromX = function(x){
    return x.value
}
const setFieldOnContext = _.curry(function(context,value){
  context.setState({
    [key]: value
  })
});

const getFieldSetter= _.curry(function(valueAdapter,name){
    //返回真正的event handler
    return _.compose(setFieldOnContext(context,name),valueAdapter);
});

const setFieldForEvent = getFieldSetter(getValueFromEvent);

const setFieldForX = getFieldSetter(getValueFromX);

React.createClass({
    render(){
        const {name,x} = this.state;
        return (
            <form>
                <input 
                    value={name}
                    onChange={setFieldForEvent(this,'name')} 
                    />
                <X 
                    value={x}
                    onChange={setFieldForX(this,'x')} 
                    />
            </form>
        )
    }
})

完整代码 step_4

数一数,我们一下子有了六个函数!或许你会为此感到不安:是不是弄错了什么?

不必担心,仔细看看,这六个函数都有各自的复用价值,随着项目的发展和膨胀,响应事件值的需求随处可见,而重复的代码和逻辑会慢慢蚕食可维护性。把高度解耦的函数们(比如valueAdapter们)组合起来,会让我们更轻松的应对挑战。

还有一点,上面六个函数中有五个都是纯函数!除了setFieldOnContext,每个函数的输入输出都是唯一映射的(虽然有的输出函数),没有依赖外部状态,也没有任何的副作用。

追求纯函数有时候会比较困难,但它是值得的,如果你的函数依赖了this,或者其它外部状态,那最好重新审视你的代码——至少把不安全的依赖剥离到最小范围。setFieldOnContext就是个例子,借助context变量而不是this,我们可以不用在意compose出来的event handler的this是谁,如何传递。自由组合函数的前提,就是它们不管在哪儿都始终如一。尽管React的setState返回undefined导致setFieldOnContext不能成为纯函数,我们也尽力让它更加接近这一目标

当然这一版本的实现仍不完美:setFieldOnContext把值直接设到了state的属性上,有时候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在此我先不给出实现,留给看官思考和动手。

补充:我的实现见 代码step_5,感谢 Young 的建议与启发

下一篇,我会借助Promise这个老面孔来介绍Functor和Monad——这两个你甚至没有见过,却无处不在的概念。

本文原载于我的Github,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文链接:https://www.f2er.com/react/307568.html

猜你在找的React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