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ct study(一)

前端之家收集整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React study(一)前端之家小编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也给大家做个参考。

目录

react的产生

facebook需要解决的问题:构建数据不断变化的大型应用。 @H_301_38@ 渲染到DOM:render( element,container,[cb] ) @H_301_38@ element:指我们用React创建的虚拟DOM @H_301_38@ container:真实的DOM元素,容器。 @H_301_38@ cb:渲染完成或更新后的回调,可选。 @H_301_38@

react特点

react特点: 简单 、 声明式 @H_301_38@ react核心是组件,组件的设计目的是提高代码复用率、降低测试难度和代码复杂度。 @H_301_38@ 提高代码复用率:组件将数据和逻辑封装,类似面向对象中的类。 @H_301_38@ 降低测试难度:组件高内聚低耦合,很容易对单个组件进行测试。 @H_301_38@ 降低代码复杂度:直观的语法可以极大提高可读性。

发展历程

2013年6月,Facebook官方发布react @H_301_38@ 2013年9月,React热度开始上涨 @H_301_38@ 2015年3月,React Native发布 @H_301_38@

配置环境

jsx解释器、react.min.js压缩版、下面的是带插件的react @H_301_38@ 编辑器:sublime @H_301_38@ 给sublime配置插件 Emmet、HTML-css-JSPrettify、Spacegray模板。 @H_301_38@ package control: @H_301_38@ https://packagecontrol.io/installation

注意:reactjs也可以应用在nodejs中,在服务端进行页面的渲染,这样做可以提高载入速度、完善SEO、并且更加便于测试。 @H_301_38@ Emmet语法介绍: @H_301_38@

JSX语法及特点介绍

JSX=JavaScript XML的缩写 @H_301_38@ 官方推荐JSX: @H_301_38@ 类XML语法容易接受、增强JS语义、结构清晰、抽象程度高(屏蔽了DOM操作、跨平台)、代码模块化(React可以与你所知道的库或框架很好地工作。)

JSX语法

首字母大写(自定义)、小写(原生的标签) @H_301_38@ 嵌套 @H_301_38@ 求值表达式(函数求值表达式可以,但这不是好习惯;建议将函数独立出来,在表达式中调用) @H_301_38@ 驼峰命令 @H_301_38@ htmlFor和className

条件判断的四种方法: @H_301_38@ 三元表达式 ? : @H_301_38@ 变量 @H_301_38@ 直接调用函数表达式 @H_301_38@ 或运算符 ||

万能的函数表达式 (function(){}(this))(不建议使用)

非DOM属性介绍

非dom属性:dangerouskySetInnerHTML、ref、key @H_301_38@ dangerouskySetInnerHTML:在jsx中直接插入HTML代码(尽量不要使用) @H_301_38@ ref:父组件引用子组件 @H_301_38@ key:提高渲染性能(组件内部key值不同) @H_301_38@ @H_301_38@ 内容类似的组件尽量合并成一个组件 @H_301_38@ 列表类型的元素一定要加上唯一的key

JSX解释器架构介绍

执行顺序入手、适当忽略细节、重视烂笔头、反复阅读 @H_301_38@ 模块化好处:方便阅读、方便协同开发

猜你在找的React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