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http://wiki.jerrypeng.me/io-multiplexing-reactor.html
1. Reactor和Preactor模式
- Reactor用于同步IO,Preactor用于异步IO
- Reactor通常会和Connector模式一起使用,进一步解耦连接的建立与连接以后的逻辑
2. Reactor模式中的主要角色
2.1. Reactor
Reactor是IO事件的派发者。
2.2. Acceptor
Acceptor接受client连接,建立对应client的Handler,并向Reactor注册此Handler。
2.3. Handler
和一个client通讯的实体,按这样的过程实现业务的处理。一般在基本的Handler基础上还会有更进一步的层次划分, 用来抽象诸如decode,process和encoder这些过程。比如对Web Server而言,decode通常是HTTP请求的解析, process的过程会进一步涉及到Listner和Servlet的调用。业务逻辑的处理在Reactor模式里被分散的IO事件所打破, 所以Handler需要有适当的机制在所需的信息还不全(读到一半)的时候保存上下文,并在下一次IO事件到来的 时候(另一半可读了)能继续中断的处理。为了简化设计,Handler通常被设计成状态机,按GoF的state pattern来 实现。
3. 多线程下的Reactor
一个突然闪入脑海的问题:在单核的机器上,如果除了Reactor可能阻塞在等待IO事件中以外,Handler和Acceptor都是完全 非阻塞的,那用多线程来实现Reactor模式能获得性能提升吗?(貌似不能……)
3.1. 多线程化的目的
- 利用上多核的计算能力。
- 策略性地增减线程从而提升伸缩性。
- 要让Reactor能快速派发IO事件到Handler中。如果用单线程,Handler处理快慢直接影响队列中后续IO事件的派发速度。
- IO之外的处理交给其他线程,这样Reactor可以专心派发事件。
- 可以采用多Reactor的设计,因为:
- 线程划分为Reactor线程和Worker线程,前者处理IO并派发事件,后者来跑Handler做完IO后的Process处理。
Doug Lea的《Scalable IO in Java》中实例代码中,多线程版本的Handler还是在Reactor线程里运行,只有在读到 需要的数据了以后才会想Worker线程池里提交process的任务。个人对于这种有一个问题:如果不能一次读到全部需要 的数据,process过程该如何设计? ( TODO:争取从Jetty中找到一些答案)
3.1.1. Worker线程
- 分担非IO的业务逻辑处理,减轻Reactor负担
- 用线程池来管理,以便做性能和伸缩性之间的微调和控制
- 通常需要的线程远远低于同时连接的client数量
- 任务之间的协调(TODO:需要更进一步的了解)
- Handoff
- Callback
- Queue
- Future
4. Java中的实现
Java中Reactor模式server的实现主要应用的两大块技术就是:
- Java5引入的concurrent包(传送门)
- ThreadPoolExecutor实现线程池
- Queue,Future等等机制的使用
- Java NIO(传送门)
- Channel
- Buffer
- Selector
4.1. 多Reactor线程的实现
- 静态创建 vs 动态创建
- 每个Reactor都有独立的Selector和对应的线程
- Reactor划分为main reactor和sub reactor
- main reactor监听连接请求并控制acceptor(单个main reactor?)
- sub reactors监听连接并分发IO事件到handler里
- Acceptor用某种机制来将accept后创建的handler分发到Reactor中
- Round-robin?
- 负载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