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ct-Native 与 Android 集成 <三、原理与总结>

前端之家收集整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React-Native 与 Android 集成 <三、原理与总结>前端之家小编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也给大家做个参考。

原文:腾讯Bugly(http://bugly.qq.com)

ReactNative 让开发者使用 JavaScript 和 React 编写应用,利用相同的核心代码就可以创建 基于Web,iOS 和 Android 平台的原生应用。Facebook 在2015.9.15发布了 ReactNative for Android,把JavaScript 开发技术扩展到了Android平台。

当前腾讯产品部分介绍:


目前ReactNative的版本节奏大概是两周一个版本,空间从11的版本便开始尝试接入,第一个上线的版本是15的版本,后面我们升级到20的版本,由于一些历史包袱的原因,导致我们升级并不能随时跟随fb的升级节奏。手Q方面目前使用的是17的版本。


我们从fb rn的官网中的showcase页面可以看到,目前已经有大量的app接使用了rn的技术,当前,还能看到我们公司的不少app,如QQ,Qzone,QQ音乐,全民k歌等,这个大家如果有兴趣想要把自己的app放到官网上,只需要要向fb提交一个pr即可。


目前在空间有三个业务使了用rn进行开发,有话题圈,情侣空间,结合版留言版等。在手Q方面,有消息流和资料卡等,当然,还有全民k歌的一些活动页。

接下来我们来对比下rn与原生开发或hybrid开发有些哪优劣势。

优势:

  • 原生控件的体验,Web的版本节奏,Web的开发效率,跨平台等

劣势:

  • 版本支持度 Android 4.1 (API 16) & iOS 7.0

  • 项目尚不成熟,容易Crash,部分机器存在兼容性问题

  • 性能,在高低端机呈现两极

  • Android仅基于Gradle,目前业界较多大平台项目均基于 Ant,如Qzone,手Q等

特别是最后一点,这个也是我们前面说的,版本升级不能跟随fb rn版本的原因,我们的每次升级都需要将rn源码进行改造和合并,接口适配等,对开发有一定的额外的工作量。

接下来,我们来看下,使用rn开发的版本整体流程。


首先,我们的app集成了rn的sdk,另外,jsbundle也就是我们使用rn开发的上层业务逻辑代码。我们在发布app时,我们会内置一份。当上层业务逻辑变化时,我们会重新向我们的cdn发布一份新的jsbundle。在app启动时,我们检查当时外网有没有jsbundle需要更新,如果有,我们们更新并存放本地。在点击应用入口时,我们会优先使用新下载的这份文件,否则使用内置的,最后通过JSC进行渲染,得到我们最终的页面

了解了版本的整体流程,再简单来看看rn原理。


前面我们讲到了jsc,那jsc就是桥接web<>native的一个组件,在一定意义上等同于我们的浏览器内核。那讲完jsc,那原理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就是通过jsc去解析我们的jsbundle,并将信息传递给native,最后由native不断去处理来自js层的调用,最终得到我们的native页面

网上分析rn在iOS的文章也比较多了,我这边也不多讲,主要讲下在android方面的。


主要分为三层:

  1. java层:主要有ReactCore,主要处理与js的交互,还有处理图片的fresco,网络库okhttp,还有一些support和utils等。

  2. C++层:主要有我们的jsc,bridge,,jsloader等

  3. JS层:这层相对大家就比较熟悉了,主要是包含组件的逻辑处理和一些布局,当然,这些布局信息最终也是转成我们终端的布局模型。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js跟native的通信机制。

这块内容其实是rn里很重要的内容,这块主要是流程比较长,我们今天就简单讲一下,详细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公众号看我之前写文章,或者直接找我。

先来看看从java层到js层的调用


我们的业务逻辑其实是在js里面,那就这里出现了我们的启动逻辑,这里其实就是java层到js层调用的一个例子,由java去调用js的某个启动函数

那js层到java层的调用就更多了,比如像点击图片点看大图浮层,这里更多是业务性质的调用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可能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就是前端写的标签,比如我们的这样一个组件,是怎么转换到终端的一个view?这里其实原理也很简单,js层会将控件标签转换成js对终端UI模块的一次调用,如比像这种UIManager.creaeView或者UIManager.removeView我们无论是java到js还是js到java,中间都必须经过我们的jsc进行桥接。

上一张稍微复杂点的调用


这个讲起来时间稍微有点长,其实就是说明标签到控件的一个完整调用链,有兴趣的同学我们下来再讨论。

好了,前面原理讲得比较多,因为可能有先同学先前没接触过rn,我这里就先讲些基础知识。接下来我们讲些可能大家比较感兴趣的,就是我们踩坑和填坑之路。

那在接下rn之前,我们会遇到了下面几个问题:

  1. 包大小:Android HelloWorld工程 约7m

  2. 稳定性:业界尚未有真实外网数据,内部仅能通过大量机器进行稳定性测试,但未能覆盖所有机型

  3. 安全性:Jsbundle可能发生被拦截等情况,容易导致Native Crash

  4. 兼容性:Android 4.1 (API 16) & iOS 7.0 Jsbundle与Native版本兼容 支持版本对机型兼容

  5. 性能业界尚未有真实外网数据,仅靠实验室有限数据支撑

基于上面这几个问题,我们决定第一个版本,使用rn来改造之前的情侣空间业务(H5),我们使用独立插件的技术来实现。

独立插件通过异步下载,并且,我们使用独立进程来承载它防止拖垮主进程,最后,再加个云开关,假如外网有问题可以随时将rn切到h5。
这里第一个项目的细节就不细讲了,在这个项目,主要是想通过这个第一涉水项目,我们发现了哪些问题,以及我们是怎么解决的。主要是首屏方面,我们通过实验log数据,得知wifi下,首屏将近6s才能完全渲染出来。其次,fps主观上没明显卡顿,中低端机对比老版本下降明显,这个两个问题。


接下来,我们决定进行第二个业务话题圈使用rn进行改造。背景是话题圈先前是h5的,里面的视频组件无法支持自己播放及续播相关逻辑,那组件开发相开发时间关系这里就不细讲,有兴趣大家可以下来讨论。


那我们将先前情侣空间的log进行分块,主要是 插件及进程启动 2.1s+RN上下文启动+1.1s 首屏数据+2s Render 0.9s。接下来我们分块解决这些问题。


插件及进程启动:消灭这份耗时其实比较容易,rn和Qzone集成并绑在主进程即可。但是集成我们遇到一个问题就是Qzone是基本ant的构建,rn是基于gradle的构建,两者无法直接融合,那只能是将rn改造ant的构建。(qzone改造gradle代价比较大,周期长)关于更改构建这里,大家可以去看我km的一篇文章即可,时间有限,便不细讲了。

那我们话题圈最终改造的计划是:

ant改造rn -> 集成到Qzone -> 业务开发 -> 性能优化

时间问题,我们着重看性能优化方面的知识,可能有些我也讲得不深,也有些针对性,希望能给大家带一些新启发更关键。


集成到Qzone主要是方法数的问题,那业务开发,我简单讲一个点,就是在开发前,终端同学需要与前端同学定制好你们业务的所有接口。这里我有个建议,形参建议只保留两个,一个是你们业务数据的json,另外一个就是cb。因为rn在接口调用方法,如果参数个数对不上,会直接导致应用crash。


那我们接下来看性能优化方面的东西,我们这里已经将Qzone与rn进行集成了,那关于插件启动和进程启动的耗时已经可以消除,那接下来我们看下,怎么去消除首屏和上下文的耗时。

那我们先来看一下,一个传统的启动流程:

点击入口 -> native cxt -> web cxt -> 前端发起数据请求 -> 回包 -> 渲染

很明显,这里的流程是串行的,那我们是不是把一些东西并行起来,或者提前先做呢?
和其他启动优化类似,还是内存换时间,我们这里加了预加载的逻辑。

预加载啥呢?我们这里预加载的是native cxt。假如你们的业务在二级页的话,我觉得预加载是没啥问题的,当然在主页面或者整个app都是用rn的话,可能就得换种思路了。
另外数据的话我们是这样做的。首先,我们给前端提供一个数据模块,这个模块提供可以读写本地数据的接口。我们点击入口的时候,终端会先去拉后台数据并存到sdcard,那当我们点击入口,前端再使用的我们提供的数据模块,读取缓存的数据进行渲染。当时,我们前端还是照样会发请求给后台拉最新的数据,随后覆盖到sdcard,假如数据有更新话,前台页面再重新渲染。最终我们的首屏定格在1.5s左右。(由于话题圈页面相对比较重,我们之前使用的是wns-html技术,这个数据其实已经超越了之前该页面的首屏速度)


那首屏讲完了,我们来看下FPS,对比我们之前的情侣空间,我们这次FPS同样有很多的提升,其实很多的优化思路我们是从前端优化思想中借鉴过来,像FPS就是,我们做了以下的优化:

UI方面:

  1. 减少View层级嵌套

  2. 合理设置背景色透明

JS方面:

  1. JS层使Listview控件渲染数据,废弃使用ScrollView控件

  2. 避免滑动做过多事情,减少JS线程掉帧

最终FPS基本定格在53-54左右。



我们最后再来看一下包精简的方案。原始的rn接近7m左右,那里面是不是有些优化空间呢?很多人在说,我们平台也有自己的网络库,真得还得使用rn里面的okhttp么?图片库也是,不能复用么?其实是可以,我们一起来看下包精简。那包精简主要分为下面4部分:

SO:

  1. 放弃对x86的支持

  2. 借用TBS能力,移除JSC

Java:

  1. 去除暂时不需要Module&UIManager

  2. Release 去除Dev Support

Jar:

  1. 对接平台网络库(WNS,MSF),移除OKHTTP

  2. 对接平台图片库(ImageManager),移除Fresco

  3. 平台 Support 阉割库 复用补齐

Res:

  1. 移除无用的Res文件,language val

  2. 平台 Support Res复用补齐



接下来,我们来看下crash方面的一些小经验。我们从三方面来分析crash。

  1. 先来看看so层的crash,这层的crash会比较被动,因为基本没办法去解决,一般都只能等官方来更新解决,先前我们碰到一个处理cookie的crash,其实我们并没有调用那个api,但系统自己启动调用了,我们当时的解决方案是将java的调用入口注释了。当然,还有一些so兼容的crash等等。

  2. java层的crash相对还好,源码在手,天下任走,这块我们可以随意修复,但建议是自己一定要把修改备注好,否则后面升级等都是灾难。

  3. 最后来看看js层的crash,前面几天我在gmtc分享的时候,就有个兄弟专门过来我问了我这个问题,他们遇到了js层一些属性转换的问题,并且直接表现就是实然crash。那这个问题,其实也困拢了我很久,我这边也没太好的解决方案,我们和前端同学定位过,属性类型肯定是没问题的,最后我们时间问题,解决方案是改动源码。源码在处理属性等问题上,稍微一言不和就直接throws exception,那我们这里临时的解决方案也只能是将throws改动log的标记,临时解决然后静等升级

这里再稍微讲一下,我们在手Q方面的一些实践,当然这块参与的同学比较多了,这些也不单单由我一个人完成的。先来看一下我们这边又做了哪些优化。

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 分包。前面我们讲预加载的知识。我们当时预加载的仅是native cxt,那我们可不可以把前端cxt也加载了呢?其实肯定是可以 ,我们试过直接预加载到整一个view的级别,但是,这样会增加近40m的内存,当然是秒开,但是还是要保证内存和首屏的权衡。后来,我们进一步思考,假如后续业务众多,每次业务切换是否每次都去重新加载那个1m多的jsbundle呢?后来,我们有了另外一个方案,就是将jsbundle进行拆分为base和busi两个zip。base我们进行预加载,并且,我们在业务切换的时候,我们会进行复用,能更有效地提高首屏的速度。

  1. 独立进程操作so。这个主要是因为手Q对内存要求比较严格,在界面退出的时候所有连带内存必须清理干净。那rn在这方面其实做的并没有那么好,有部分so层的内存一直占用着。那我们解决方案只能是将JNI拆分为独立进程并且在界面退出时,直接退出dalvik,回收所有内存。当然,这里就有些老技巧了,无非是进程预加载和延迟销毁。


最后,我们分享下几个工具:

ReactNative Tools

  • adb logcat *:S ReactNative:V ReactNativeJS:V

  • Developer menu.

System Tools

  • 调试GPU过度绘制

  • GPU呈现模式

Android Tools

  • TraceView

  • Memory Monitor

  • TraceView

  • SysTrace


问答环节

Q1:rn中用到js实现的逻辑容易出现性能问题吗?

A1:性能瓶颈还是在终端上,前端目前暂没发现严重的性能问题。

Q2:目前的空间和QQ都是部分使用RN,后面会继续扩大使用范围吗?

A2:肯定会的。rn目前是快速成长期,我们对rn有长期的归划。同样,希望更多兄弟团队一起来推动rn的成长,一起来贡献一份力

Q3:之前听到外界有团队抱怨 RN 相对原生来说组件太少,反而加大了开发量,什么都要自己来,现在是否有改善了呢?

A3:目前来看,其实组件是满足大部分开发者的,除非像某特些定制化的组件,比如像emojtext这种,我们才需要自己去自定义,当然,现在git上面也很多rn的组件了,应该能满足你

Q4:刚才分享的一些crash的例子好像都会导致rn直接崩掉,那你们用什么手段来定位究竟是那段js代码导致问题呢?

A4:这里还要讲明一点。主是掌握源码才有真正的主动权。很多问题,我们也都是去阅读源码发现的。其实源码并不复杂,里面很多知识沉淀,我个人是非常建议去读源码的。

Q5:我是做安卓的,不知道要不要尝试一下这个新技术? 现在团队做一些应用也不是很重,安卓和ios搞两套实在有些蛋疼

A5:android iOS两套这个问题,其实只是某些基础组件属于平台特有,但大部分逻辑还是有共性的。

Q6:目前rn发展还未稳定,预测一下未来是否会大规模应用并取代传统的native开发,真正实现一次编写,到处运行?

A6:动态更新其实这个问题很早前就有人提出,像插件啊,热更新其实目的也是一致的,rn只是另外一钟思路,weex也类似。完全取代native 开发个人觉得不太现实,因为像rn还是需要native的一些开发工作的。

Q7:自定义ui组件需要对rn适配吗?

A7:需要。但适配工作量并不高,仅对接相应接口,暴露一些属性即可

Q8:RN整套框架是基于原生构建的,UI接口升级的时候整套框架能够及时保持兼容吗?

A8:这里还要说明一下,jsbundle的版本跟native的版本其实是不兼容的。这里建议jsbundle的url都使用后台下发。另外,接口在升级后可能会有些改变,这里需要前终端一起配合

Q9:rn跨平台的话是不是还是需要维护两套js,只是有些组件可以跨平台共用呢?

A9:其实维护的js代码是一套。但可能在构建成特别平台的jsbundle前有小小的修改。大部分组件还是可以复用的,除了平台特有的,比如像actionbar这种

Q10:关于使用rn遇到的crash情况,你觉得rqd可以在哪些方面优化,帮助更好解决问题?

A10:目前业务使用rn的大平台还比较少,其实很多crash我们也在放量外网之后才发现的。这里我比较建议是在使用rn前,先大致读下rn的源码,并正式发布前多加一层保险开关。当前,目前就qzone使用的版本我也提交了一些pr,有些也收录了,后面相信 crash等会越来越少的

Q11:从Android的机型问题看,最怕的就是平台还不成熟,并且还开源。rn会不会重蹈覆辙?

A11:rn目前是开源的。目前开发者社区都是高活跃,应该不会存在kpi项目之类的问题,并且动态更新肯定是趋势,我觉得可能会有其他方案,但暂时来看,rn还是相当优秀的解决方案的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猜你在找的React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