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衷
刚入职一家公司,接手了前端工作。之前的架构采用gulp(task)-runWebpack的架构。本地起Caddy服务器。由于gulp跑webpack在dev开发时,是编译成静态文件写入硬盘。并且没有采用HMR(这个显然不是必要的)。起服务需要Caddy,并没有使用node server等。由于我确实不会使用Caddy等原因。打算重新搭建一套脚手架,达到尽量使用node解决。并提升性能开发。
脚手架地址
https://github.com/edwardxyt/...
求求大爷们给个star吧!!!!!!
本篇文章只是在开发脚手架时候的思路,具体的使用方法请看ReadMe
待解决问题
- 环境有 development' 'production' 'test'。要根据环境判断是否开启debug,是否生成source-map,是否压缩等,
- 多项目,一套架构可以多入口,分别编译。因为公司有3条产品线。每一条里面还有多专题。web和wap页。所以一套脚手架要能支持多项目。
- 配置文件,要统一。并支持本地覆盖。
- index.html要更强大。所以在这里要使用handlebars。
- 按需加载。SPA必做优化项。
- ajax的封装也很重要。
- 编译策略(打包策略)。
- 工具函数库。
- UI库。
解决办法与思路(与上面列表对应)
- 在开发模式下,只有development,不压缩混淆代码,开启debug。开启Vconsole。
这里使用dev-webpack-server。启动热替换和代理(代理用于本地使用faker与json-server)编译模式下要考虑production或者test 两者都是正式代码,区别在于是否开启debug和console。 - 考虑到多入口,我的解决方案是npm run dev --xxx 既传参数,并且--xxx和src的目录结构一样。在启动时候就可以确定要开发的某个项目的某个专题了。
- 我喜欢统一配置文件,好处在于管理脚手架只修改这里就可以了。
策略:多次使用的字段提取到配置文件里。如果只使用一次,但有可能变动的字段提取到配置文件里。其他不变字段不提取,写死于webpack.config里。 - 使用handlebars的好处在于初始化项目时,增加了扩展性,而不是在jsx写入扩展,比如统计Meta等。
- react-router4 的按需加载不是很友善。这里引用了sanyuelanv的案例以及按需加载。这样在庞大的项目首次加载也不会很多。提升性能。很关键。
- 这里使用了axios建议使用req和res的拦截器,它有四次可以覆盖配置传参数的生命周期。建议使用实例化。可以统一错误处理。统一响应格式。
- 开发模式development下、不压缩、不混淆、开启debug。
编译模式test下、开启debug、压缩代码、开启source-map。
编译模式production下、压缩混淆。开启兼容。提取合并css。提取合并JS。待发布正式服务器。 - 工具款使用了lodash和ramda习惯用什么你自己选择
- antd 和 antd-mobile两个库。会根据你启动时候传入的 --MOBILE=true来分别加载。
简化易读
有些人喜欢把 webpack 做成 base.config、然后合并对象。生成对应的 development' or 'production'。但是我并不喜欢这种方式 首先模式下 只有 3 种 development' or 'production' 'test'。然后解耦的也并不是很多。且不易于读。我的策略是 不提取 baseConfg,只做整体项目的配置文件。这样易读 易于修改。
最后请求
给个star、给个star、给个star、给个star、给个star、给个star、给个star、给个star、给个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