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口与内部类
本文主要整理了一些作者看JAVA核心技术卷第六章遇到的难点以及其思考,欢迎小伙伴及时指出错误!
1. Lambda表达式
1. 关于懒计算
在JAVA8中,提供了 Supplier这个接口实现懒计算
原理是这样的,主要依据是以下三个原理
-
在JAVA8的新特性中,只要一个接口只有一个抽象方法(不包括default和static),那么这个接口就会被被认为是一个函数式接口,可以使用lambda表达式,而注解 @FunctionalInterface 和我们的 @Override 一样,用于提示,不写也可以,但是建议写
-
lambda表达式在被调用时才执行
-
lambda表达式可以做类型推断(不是太重要的原理)
我们可以观察Objects.requireNoNull 方法,在参数为 null 会抛出一个异常,异常的内容与我们传递的第二个参数有关
- 首先是传统的重载
public static <T> T requireNonNull(T obj,String message) {
if (obj == null)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message);
return obj;
}
这里直接传入了一个String类型的message,这样看虽然没什么不妥,但是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的 null 不是一个经常出现的结果,同时我们的String是通过调用某个方法得到的,这样每次执行非空判断,都会调用我们对message写的方法,比如我们传入一个时间
new LocalDate(1970,1,1);
这样如果有大量的进程调用这个判断,同时并没有那么多null,会造成性能浪费
- 基于懒计算的优化
public static <T> T requireNonNull(T obj,Supplier<String> messageSupplier) {
if (obj == null)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messageSupplier.get());
return obj;
}
与上面不同,这里的第二个参数是一个 Supplier 接口,我们从第一点可以得知,由于该接口只有一个抽象方法,因此它是一个函数式接口,我们可以使用Lambda表达式; 又根据我们第二点,lambda表达式只有在被调用的时候才会执行,那么如果我们没有那么多的空判断,这个方法就不会执行,当我们的第二个参数很复杂(比如要向数据库查询数据),这样就可以节省了大量的性能,第二个参数的lambda表达式我们可以这样写
() -> new LocalDate(1970,1)
类似的,与懒计算设计思路相似的优化方法还有懒加载,即页面的元素(比如图片或者视频等)只有在被调用(比如我们往下翻页的时候)才加载,这样大大缓解了服务器的压力与网络的压力,毕竟不是所有人都会看到底的
2. Predicate接口
@FunctionalInterface
public interface Predicate<T> {
boolean test(T t);
default Predicate<T> and(Predicate<? super T> other) {
Objects.requireNonNull(other);
return (t) -> test(t) && other.test(t);
}
default Predicate<T> negate() {
return (t) -> !test(t);
}
default Predicate<T> or(Predicate<? super T> other) {
Objects.requireNonNull(other);
return (t) -> test(t) || other.test(t);
}
static <T> Predicate<T> isEqual(Object targetRef) {
return (null == targetRef)
? Objects::isNull
: object -> targetRef.equals(object);
}
可以看出,这个接口同样只有一个抽象方法,因此他也是一个函数式接口,这个函数式接口很有用,因为它可以返回一个布尔值,在我们传入一个方法可以做判断
3. 关于方法引用
-
方法引用主要有三种情况
-
虽然我们可以用lambda表达式来等价方法引用,但是两者最重要的区别是 方法引用会立即执行,而lambda表达式只有在调用的时候才会执行
-
只有当lambda表达式的方法体只调用一个方法而不做其他操作时,我们才可以将lambda表达式重写为方法引用,比如下面的就不可以,因为它除了方法调用,还进行了比较
s -> s.length() == 0
4. 关于构造器引用
-
构造器引用的基本结构
- Class :: new
- 表示 Class 构造器的一个引用,引用的构造器取决于上下文,编译器会自动推导
-
数组类型的构造器引用
-
Class[] :: new
-
等价于
x -> new Class[x]
即创建了一个指定类型的对象数组
-
5. 关于变量的作用域
- lambda可以捕获外围作用域中的变量的值
- lambda表达式中捕获的值必须实际上是 事实最终变量,即初始化后就不再为其赋新值, 这是由于lambda表达式在调用后才执行,如果改变的话会造成不安全
- lambda表达式的体与嵌套块有相同的作用域,我们可以理解为,在lambda表达式左侧传入的变量和上下文的变量的作用域是一致的
2. 内部类
1. 局部内部类
-
在一个方法中局部定义的类叫做局部内部类
-
声明局部类时不能有访问说明符(即 public private protected),作用域仅限于声明这个局部类的类中 ==> 可以访问类的全部属性,包括私有属性
-
优点: 对外部世界完全屏蔽
2. 匿名内部类
-
如果只想创建局部内部类的一个对象而不需要给其指定名字,可以使用匿名内部类
-
new SuperType(construction parameters) { inner class methods and data }
-
SuperType可以是接口 ==> 匿名内部类实现这个接口
-
SuperType可以使一个类 ==> 匿名内部类拓展这个类
-
如果参数列表的结束小括号后面跟着一个开始大括号,就是在定义匿名内部类
-
与lambda表达式最大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