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用得到xml的解析方式,于是就翻了翻自己的笔记同时从网上查找了资料,自己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了下,贴出来大家分享下。
首先介绍一下xml语言:
可扩展标记语言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 ,用于标记电子文件使其具有结构性的标记语言,可以用来标记数据、定义数据类型,是一种允许用户对自己的标记语言进行定义的源语言。
xml的语法:
XML分为两部分:头信息,主体信息
头信息是用来描述XML的一些属性,例如:版本,编码等,还可以提供XML显示的样式,和dtd编写格式。
主体信息中包含的是XML的具体数据。
头信息的语法:
<?xmlversion=”1.0”encoding=”GBK” ?>
其中version是必须加的,而encoding可以不写,则默认编码是ISO8859-1,不支持中文。
除了这个功能外,头信息还可以进行编写格式的规定,通过dtd或xsd文件。
这样可以使用XML+ CSS完成页面的显示,通过这种形式完成MVC中的View层:
优点:代码的安全性很高,可以很容易的替换模板。
缺点:开发成本太高
主体信息就是由三种节点组成的,节点之间存在父与子的关系,注意的点:
一个节点只能有一个父节点,如果没有父节点,该节点称为根节点。
一个节点可以有多个子节点。只有元素节点可以拥有子节点。
元素节点的标记必须成对出现,或直接结束。
特殊字符必须转义。依据字符所处的位置是否对XML格式造成影响来决定是否进行转义
根节点只能有一个
xml常用的四种解析方式:
1)DOM(Document Object Model)
文档对象模型分析方式。以层次结构(类似于树型)来组织节点和信息片段,映射XML文档的结构,允许获取和操作文档的任意部分。是W3C的官方标准。
优点:
1、允许应用程序对数据和结构做出更改。
2、访问是双向的,可以在任何时候在树中上下导航,获取和操作任意部分的数据。
缺点:
1、通常需要加载整个XML文档来构造层次结构,消耗资源大
2)SAX(Simple API for XML)
流模型中的推模型分析方式。通过事件驱动,每发现一个节点就引发一个事件,通过回调方法完成解析工作,解析XML文档的逻辑需要应用程序完成。
优点:
1、不需要等待所有数据都被处理,分析就能立即开始。
2、只在读取数据时检查数据,不需要保存在内存中。
3、可以在某个条件得到满足时停止解析,不必解析整个文档。
4、效率和性能较高,能解析大于系统内存的文档。
缺点:
1、需要应用程序自己负责TAG的处理逻辑(例如维护父/子关系等),使用麻烦。
2、单向导航,很难同时访问同一文档的不同部分数据,不支持XPath。
3)JDOM(Java-based Document Object Model)
Java特定的文档对象模型。自身不包含解析器,使用SAX。
优点:
1、使用具体类而不是接口,简化了DOM的API。
2、大量使用了Java集合类,方便了Java开发人员。
缺点:
1、没有较好的灵活性。
2、性能较差。
4)DOM4J(Document Object Model for Java)
简单易用,采用Java集合框架,并完全支持DOM、SAX和JAXP。
优点:
1、大量使用了Java集合类,方便Java开发人员,同时提供一些提高性能的替代方法。
2、支持XPath。
3、有很好的性能。
缺点:
1、大量使用了接口,API较为复杂。
下面把四种解析方式的代码贴一下,首先是DOM方式
- publicclassDOMXml{
- staticvoidcreateXML(StringoutputPath){
- //建立Document对象
- DocumentBuilderFactoryfactory=DocumentBuilderFactory.newInstance();
- //创建DocumentBuilder
- try{
- DocumentBuilderdb=factory.newDocumentBuilder();
- //创建Document,建立新的对象
- Documentdoc=db.newDocument();
- //建立各个节点
- //元素节点
- Elementallplus=doc.createElement("allplus");
- Elementareaplus=doc.createElement("areaplus");
- Elementid=doc.createElement("id");
- Elementtitle=doc.createElement("title");
- //创建文本节点
- TextidText=doc.createTextNode("1");
- TexttitleText=doc.createTextNode("123");
- //配置父子节点的关系
- id.appendChild(idText);
- title.appendChild(titleText);
- areaplus.appendChild(id);
- areaplus.appendChild(title);
- allplus.appendChild(areaplus);
- //allplus是根节点,应该设置为doc的子节点
- doc.appendChild(allplus);
- //执行保存操作
- TransformerFactorytf=TransformerFactory.newInstance();
- Transformert=tf.newTransformer();
- //包装要保存的doc
- DOMSourcesource=newDOMSource(doc);
- //设置输出流
- StreamResultsr=newStreamResult(newFile(outputPath));
- //设置输出的属性
- t.setOutputProperty("encoding","UTF-8");
- //t.setOutputProperty("version","1.0");
- //输出
- t.transform(source,sr);
- }catch(DOMExceptione){
- //TODOAuto-generatedcatchblock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ParserConfigurationExceptione){
- catch(Exceptione){
- //TODOAuto-generatedcatchblock
- e.printStackTrace();
- }
- }
- voidparseXML(StringxmlPath){
- /*优点:整个文档树在内存中,便于操作;支持删除、修改、重新排列等多种功能;
- *缺点:将整个文档调入内存(包括无用的节点),浪费时间和空间;
- *使用场合:一旦解析了文档还需多次访问这些数据;硬件资源充足(内存、cpu)。
- *10M文档导致内存溢出
- */
- //创建Document,形成树型结构
- Documentdoc=db.parse(newFile(xmlPath));
- //先取得所有的data
- NodeListdatas=doc.getElementsByTagName("data");
- //循环取得每个data
- for(inti=0;i<datas.getLength();i++){
- Nodedata=datas.item(i);
- //由于直接取得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不符合要求,因此使用取得全部子节点的方式
- NodeListactorInfos=data.getChildNodes();
- intj=0;j<actorInfos.getLength();j++){
- NodeactorInfo=actorInfos.item(j);
- NodeListallChild=actorInfo.getChildNodes();
- intt=0;t<allChild.getLength();t++){
- //判断节点
- Nodechild=allChild.item(t);
- if(child.getNodeType()==Node.ELEMENT_NODE){
- if(child.getNodeName().equals("id")){
- //判断是否有孩子节点,然后再取值
- if(child.hasChildNodes()){
- System.out.println(child.getFirstChild().getNodeValue());
- }
- }
- if(child.getNodeName().equals("name")){
- if(child.hasChildNodes()){
- System.out.println(child.getFirstChild().getNodeValue());
- }
- }
- }
- }
- }
- }
- }catch(SAXExceptione){
- catch(IOExceptione){
- //TODOAuto-generatedcatchblock
- e.printStackTrace();
- }
- }
- voidmain(String[]args){
- parseXML("D:/actor_info.xml");
- createXML("d:/fxb.xml");
- }
SAX解析方式
JDOM解析方式
DOM4J解析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