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虽然工作中一直使用Vue作为基础库,但是对于其实现机理仅限于道听途说,这样对长期的技术发展很不利。所以最近攻读了其源码的一部分,先把双向数据绑定这一块的内容给整理一下,也算是一种学习的反刍。
本篇文章的Vue源码版本为v2.2.0开发版。
Vue源码的整体架构无非是初始化Vue对象,挂载数据data/props等,在不同的时期触发不同的事件钩子,如created() / mounted() / update()等,后面专门整理各个模块的文章。这里先讲双向数据绑定的部分,也是最主要的部分。
设计思想:观察者模式
Vue的双向数据绑定的设计思想为观察者模式,为了方便,下文中将被观察的对象称为观察者,将观察者对象触发更新的称为订阅者。主要涉及到的概念有:
1、Dep对象:Dependency依赖的简写,包含有三个主要属性id,subs,target和四个主要函数addSub,removeSub,depend,notify,是观察者的依赖集合,负责在数据发生改变时,使用notify()触发保存在subs下的订阅列表,依次更新数据和DOM。
- id: 每个观察者(依赖对象)的唯一标识。
- subs: 观察者对象的订阅者列表。
- target: 全局唯一的订阅者对象,因为只能同时计算和更新一个订阅者的值。
- addSub(): 使用`push()`方法添加一个订阅者。
- removeSub(): 使用`splice()`方法移除一个订阅者。
- depend(): 将自己添加到当前订阅者对象的依赖列表。
- notify(): 在数据被更新时,会遍历subs对象,触发每一个订阅者的更新。
2、Observer对象:即观察者,包含两个主要属性value,dep。做法是使用getter/setter方法覆盖默认的取值和赋值操作,将对象封装为响应式对象,每一次调用时更新依赖列表,更新值时触发订阅者。绑定在对象的__ob__原型链属性上。
- value: 原始值。
- dep: 依赖列表。
源码实战解析
有过Vue开发基础的应该都了解其怎么初始化一个Vue对象:
那么我们就从这个count说起,看它是怎么完成双向数据绑定的。
下面的代码片段中英文注释为尤雨溪所写,中文注释为我所写,英文注释更能代表开发者的清晰思路。
首先从全局的初始化函数调用:initMixin(Vue$3);
,这里的Vue$3对象就是全局的Vue对象,在此之前已经挂载了Vue的各种基本数据和函数。这个函数体就是初始化我们上面声明Vue语句的过程化逻辑,取主体代码来看:
这里主要完成了初始化事件、渲染、参数、注入等过程,并不断调用事件钩子的回调函数。下面来到如何初始化参数:
这里依次检测参数中包含的props/methods/data/computed/watch并进入不同的函数进行初始化,这里我们只关心initData:
可以看到Vue的data参数支持对象和回调函数,但最终返回的一定是对象,否则使用空对象。接下来就是重头戏了,我们如何将data参数设置为响应式的:
这里的英文注释非常清晰,就是为了给该对象新建一个观察者类,如果存在则返回已存在的(比如互相引用或依赖重复),可以看到这个观察者列表放置在对象的__ob__属性下。下面我们看下这个Observer观察者类:
在Observer类的注释里也清楚的说明,它会被关联到每一个被检测的对象,使用getter/setter修改其默认读写,用于收集依赖和发布更新。其中出现了三个我们需要关心的东西Dep类/observeArray/walk,我们先看observeArray的源码:
它不过是在Observer类和observe方法中间的一层递归,因为我们观察的只能是对象,而不能是数字、字符串或者数组(数组的观察比较特殊,事实上是重构了方法来触发更新,后面会讲到)。那我们接下来看下Dep类是做什么用的:
注释里告诉我们Dep类是一个会被多个指令订阅的可被观察的对象,这里的指令就是我们在HTML代码里书写的东西,如:class={active: hasActive}
或{{ count }} {{ count * price }}
,而他们就会订阅hasActive/count/price这些对象,而这些订阅他们的对象就会被放置在Dep.subs列表中。每一次新建Dep对象,就会全局uid递增,然后传给该Dep对象,保证唯一性id。
我们接着看刚才的walk函数做了什么:
看来和名字一样,它只是走了一遍,那我们来看下defineReactive$$1做了什么:
if (property && property.configurable === false) {
return
}
// cater for pre-defined getter/setters
var getter = property && property.get;
var setter = property && property.set;
var childOb = observe(val);
Object.defineProperty(obj,{
enumerable: true,configurable: true,get: function reactiveGetter () {
var value = getter ? getter.call(obj) : val;
if (Dep.target) {
dep.depend();
if (childOb) {
childOb.dep.depend();
}
if (Array.isArray(value)) {
dependArray(value);
}
}
return value
},set: function reactiveSetter (newVal) {
var value = getter ? getter.call(obj) : val;
// 脏检查,排除了NaN !== NaN的影响
if (newVal === value || (newVal !== newVal && value !== value)) {
return
}
if (setter) {
setter.call(obj,newVal);
} else {
val = newVal;
}
childOb = observe(newVal);
dep.notify();
}
});
}
终于找到重头戏了,这里真正使用了getter/setter代理了对象的默认读写。我们首先新建一个Dep对象,利用闭包准备收集依赖,然后我们使用observe观察该对象,注意此时与上面相比少了一个asRootData = true
的参数。
我们先来看取值的代理get,这里用到了Dep.target
属性和depend()
方法,我们来看看它是做什么的:
if (Dep.target) {
Dep.target.addDep(this);
}
};
Dep.prototype.notify = function notify () {
// stablize the subscriber list first
var subs = this.subs.slice();
for (var i = 0,l = subs.length; i < l; i++) {
subs[i].update();
}
};
注释看的出来Dep.target
是全局唯一的watcher对象,也就是当前正在指令计算的订阅者,它会在计算时赋值成一个watcher对象,计算完成后赋值为null。而depend是用于对该订阅者添加依赖,告诉它你的值依赖于我,每次更新时应该来找我。另外还有notify()
的函数,用于遍历所有的依赖,通知他们更新数据。
这里多看一下addDep()
的源码:
可以看到它有去重的机制,当重复依赖时保证相同ID的依赖只有一个。订阅者包含3个属性newDepIds/newDeps/depIds分别存储依赖信息,如果之前就有了这个依赖,那么反过来将该订阅者加入到这个依赖关系中去。
接着看get方法中的dependArray()
:
可以看到我们不能像对象一样监听数组的变化,所以如果获取一个数组的值,那么就需要将数组中所有的对象的观察者列表都加入到依赖中去。
这样get方法读取值就代理完成了,接下来我们看set方法代理赋值的实现,我们先获取原始值,然后与新赋的值进行比较,也叫脏检查,如果数据发生了改变,则对该数据进行重新建立观察者,并通知所有的订阅者更新。
接下来我们看下数组的更新检测是如何实现的:
看的出来我们模拟了一个数组对象,代理了push/pop/shift/unshift/splice/sort/reverse方法,用于检测数组的变化,并通知所有订阅者更新。如果有新建元素,会补充监听新对象。
这就是从代码上解释为什么Vue不支持数组下标修改和长度修改的原因,至于为什么这么设计,我后面会再次更新或再开篇文章,讲一些通用的设计问题以及Js机制和缺陷。
总结
从上面的代码中我们可以一步步由深到浅的看到Vue是如何设计出双向数据绑定的,最主要的两点:
明白了这些原理,其实你也可以实现一个简单的数据绑定,造一个小轮子,当然,Vue的强大之处不止于此,我们后面再来聊一聊它的组件和渲染,看它是怎么一步一步将我们从DOM对象的魔爪里拯救出来的。
好了,以上就是这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能带来一定的帮助,如果有疑问大家可以留言交流,谢谢大家对编程之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