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
LINQ ,语言级集成查询( L anguage IN tegrated Q uery)经过了最近 20 年,面向对象编程技术( object-oriented (OO) programming technologies )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已经进入了一个稳定的发展阶段。程序员现在都已经认同像 类(classes)、对象(objects)、方法(methods)这样的语言特性。考察现在和下一代的技术,一个新的编程技术的重大挑战开始呈现出来,即面向对象技术诞生以来并没有解决降低访问和整合信息数据( accessing and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的复杂度的问题。其中两个最主要访问的数据源与数据库( database )和 XML 相关。
LINQ 提供了一条更常规的途径即给 .Net Framework 添加一些可以应用于所有信息源( all sources of information )的具有多种用途( general-purpose )的语法查询特性( query facilities ),这是比向开发语言和运行时( runtime )添加一些关系数据( relational )特性或者类似 XML 特性( XML-specific )更好的方式。这些语法特性就叫做 .NET Language Integrated Query (LINQ) 。
包含 DLinq 和 XLinq
基础知识
1. LINQ的读法:(1)lin k (2)lin q2. LINQ的关键词:from,select,in,where,group by,order by …
3. LINQ的注意点:必须以select或者是group by 结束。
4. LINQ的语义:
from 临时变量 in 集合对象或数据库对象
where 条件表达式
[order by条件]
select 临时变量中被查询的值
[group by 条件]
LINQ的查询返回值的类型是临时变量的类型,可能是一个对象也可能是一个集合。并且LINQ的查询表达式是在最近一次创建对象时才被编译的。LINQ的查询一般跟var关键字一起联用 (什么是var?匿名对象) 。
5. LINQ的全称:Language-Integrated Query
6. LINQ的分类:LINQ to Object,LINQ to XML,LINQ to sql,LINQ to ADO.NET
语法实例
C#3.0 LINQ 查询语法首先来看一个很简单的LINQ查询例子,查询一个int 数组中小于5的数字,并按照大小顺序排列:
class Program
{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new int[] { 8,5,89,3,56,4,1,58 };
var m = from n in arr where n < 5 orderby n select n;
foreach (var n in m)
{
Console.WriteLine(n);
}
Console.ReadLine();
}
}
上述代码除了LINQ查询语法外,其他都是我们所熟悉的语法,而LINQ查询语法跟SQL查询语法很相识,除了先后顺序。
Q:为何 LINQ 查询语法是以 from 关键字开头的,而不是以 select 关键字开头的?select 开头这种写法跟sql的写法更接近,更易懂呀?
A:简单来说,为了IDE的智能感知(Intelisence)这个功能,select 关键字放在后面了。
编程语言以 select 开头写LINQ查询语法不是没出现过,你如果使用过2005年的VB9 CTP 版本,那时候VB9的LINQ查询语法就是 select 关键字在前面,但是 select 关键字在前面,在做智能感知(Intelisence)时候就很头大。经过微软IDE组的权衡,确定了把 from 关键字放在最前面。
比如:你看 http://blog.joycode.com/saucer/archive/2005/09/16/63513.aspx 这篇博客,那时候 VB9 LINQ的查询语法还是 select 参数在最前面。不过后来 VB9 测试版改成了跟 C# 一样的做法, from 关键字放在最前面了。
更详细的解释,来自装配脑袋
假设你要书写这样的代码:Select p.Name,p.Age From p In persons Where xxx ,代码是一个个字符输入的。
我们在写到 p in persons 之前,p 的类型是无法推测的,所以写 Select p. 的时候,Name之类的属性不会弹出智能提示来。
这样就需要先去写 From 这句,再回来写 Select。
微软IDE组经过反复考虑决定,还不如就把 Select 写到后面了。于是编程语言中的写法就确定这样来写了。
VB9 的这个变化可以参看这篇博客:
Select/From vs. From/Select revisited...
我们再来看一个稍稍复杂的LINQ查询:
在我们罗列的语言字符串中,我们希望按照字符长短,分类罗列出来,实现代码如下: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 languages = {"Java","C#","C++","Delphi","VB.net","VC.net","C++ Builder","Kylix","Perl","Python"};
var query = from item in languages
orderby item
group item by item.Length into lengthGroups
orderby lengthGroups.Key descending
select lengthGroups;
foreach (var item in query)
{
Console.WriteLine("strings of length {0}",item.Key);
foreach (var val in item)
{
Console.WriteLine(val);
}
}
Console.ReadLine();
}
其中的 into 关键字表示 将前一个查询的结果视为后续查询的生成器,这里是跟 group by 一起使用的。
LINQ中的Group by不要跟 sql 中的Group by 混淆,sql 由于是二维结构,Group by 的一些逻辑受二维结构的约束,无法象 LINQ 中的Group by 这么灵活。
Linq的内部执行原理浅析
LINQ(Language Integrated Query)是Visual Studio 2008中的领军人物。借助于LINQ技术,我们可以使用一种类似sql的语法来查询任何形式的数据。目前为止LINQ所支持的数据源有sql Server、XML以及内存中的数据集合。开发人员也可以使用其提供的扩展框架添加更多的数据源,例如MysqL、Amazon甚至是Google Desktop。一般来讲,这类查询语句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可以并行化执行。虽然有些情况下并行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这样也就水到渠成地引出了PLINQ这个并行处理的LINQ类库。
PLINQ原名为Parallel LINQ,支持XML和内存中的数据集合。执行于远程服务器上的查询语句(例如LINQ to sql)显然无法实现这个功能。
将LINQ语句转换为PLINQ语句极为简单——只需要在查询语句中From子句所指定的数据源的最后添加.AsParallel()即可。随后Where、OrderBy和Select子句将自动改为调用这个并行的LINQ版本。
据MSDN Magazine介绍,PLINQ可以以三种方式执行。第一种是管道处理:一个线程用来读取数据源,而其他的线程则用来处理查询语句,二者同步进行——虽然这个单一的消费线程可能并不那么容易与多个生产线程同步。不过若是能够仔细配置好负载平衡的话,仍然会极大地减少内存占用。
第二种模式叫做“stop and go”,用于处理结果集需要被一次返回时(例如调用ToList、ToArray或对结果排序)的情况。在这种模式下,将依次完成各个处理过程,并将结果统一返回给消费线程。这个模式在性能上将优于第一种模式,因为它省去了用来保持线程同步所花费的开销。
最后一种方法叫做“inverted enumeration”。该方法并不需要实现收集到所有的输出,然后在单一的线程中处理,而是将最终调用的函数通过ForAll扩展传递到每个线程中。这是目前为止最快的一种处理模式,不过这需要传递到ForAll中的函数是线程安全的,且最好不包含任何lock之类的互斥语句。
若是PLINQ中任意的一个线程抛出异常,那么所有的其他线程将会被终止。若是抛出了多个异常,那么这些异常将被组合成一个MultipleFailuresException类型的异常,但每个异常的调用堆栈仍会被保留。
- 扩展阅读:
- 1.LINQ视频教程 http://www.hellocto.com/bbs/index.asp?boardid=54
- 2.XML和LINQ实战详解: http://www.maeee.cn/article/it/linq/show/2008122211350135.shtml
- 3. http://blog.joycode.com/ghj/archive/2007/06/07/103960.aspx
- 4.MSDN http://msdn.microsoft.com/zh-cn/default.aspx
- 5.开发者百科: http://www.4kuqs.com/historyshow.aspx?id=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