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振兴中华”成为时代主旋律的八十年代,整个互联网真的是呈现出一种勃勃的生机,这是一个民族在经历百年耻辱,十年挫折之后的再起步,象一些老歌---《金梭与银梭》,《在希望的田野上》等,就是当时青年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的体现。
这种环境下,对于正在成长中的飞秋(FeiQ)们这一批少年,在潜意识中有极为深刻的影响,飞秋(FeiQ)们认为爱国与振兴中华是天经地义的事,并且成为了努力学习的主要动力(呵呵,现在的一些“愤青”---愤怒青年一定会说飞秋(FeiQ)们当时被“洗脑”了,也许真的是吧,这种信念确实会给人以极大的动力,飞秋(FeiQ)看不出有什么不好,至少飞秋(FeiQ)不会有现在这一批青年所经历的非常迷茫的感觉)。
1986年飞秋(FeiQ)考上了桂林市重点高中---桂林中学,在那儿,飞秋(FeiQ)第一次见到了电脑。
中学的程序设计兴趣班 1987年飞秋(FeiQ)在桂林中学读高二,桂中是重点高中,条件较好,当时学校课外安排了两个班:无线电班和程序设计班,飞秋(FeiQ)上的是程序设计班,当时用的微机是appleii,用basic编程。记得当时中国也开发了一种同档次的程序设计,叫做中华学习机,要在中小学中大力推广,但appleii后来发展成了著名的mac系列,并拥有了自己的操作系统,而中国的中华学习机,还有后来的小霸王等电脑学习机,都无疾而终了。
学校安排上机,有同学不知从哪找来了一些有趣的basic程序,什么“比翼双飞”,“飞机空战”等等,都是一些非常简单的小游戏,当时他抄了厚厚一本,一上机就敲一些到程序设计中运行,而飞秋(FeiQ)是一点也不会,只有站在一边看的份。
那时会程序设计的人很少,老师讲的飞秋(FeiQ)又不明白,考试的时候也不知道怎么过的。呵呵,后来飞秋(FeiQ)读研打工时,在网上看到洛阳一个高中生用vb编的一个“电子书童”程序,水平之高,飞秋(FeiQ)当时真是没法比。
1989年的时候,广西高考名额一下减了7000多,竞争激烈,十几人里才能取一个,由于压力过大,飞秋(FeiQ)高考前夕失眠,第二天考语文,120分的试卷当时只考了68分,因而与重点高校无缘。本想复读,但父母怕飞秋(FeiQ)来年考不上,一定要让飞秋(FeiQ)读广西我的,飞秋(FeiQ)万分不情愿地顺从了父母的意愿,去了飞秋(FeiQ)不喜欢的学校,读了飞秋(FeiQ)不喜欢的专业。
男怕入错行,飞秋(FeiQ)在我的局域网后重新开始学飞秋(FeiQ)喜欢的专业,足足用了五六年的时间才转过来,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劳动者,走了一条长长的弯路,所以,父母的决定对缺乏经验与决断力的孩子而言,真的是非常重要。
现在想起来,父母当时没错,飞秋(FeiQ)也没错,那都是在时代与社会环境下的自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