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回忆录之一年总结(记2008.09至2009.09)
作者:胡阳
在总结前先写写这个总结的由来,就像是所有的事物又有其由来一样,这是必须的。
其实这个总结早就决定要写了,后来老师也说了这事了,所以总结是不能不写的。早就决定要写了,是因为这一年来(从去年的十一到现在)个人觉得对自己的影响很大,并且自己的变化也很大。
@H_301_55@其实这些变化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 @H_301_55@第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那就是思想。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一个人只有思想先进了,做起事来才先进。其实人就像是一台电脑,你说就是一堆硬件,凭什么就能在人类社会中发挥这么重要的作用?!还是因为有了软件来结合硬件,利用硬件,指导硬件才能有今天的作为,并且一个优秀的软件必定会有更重大的作为。所以说如果说一个人没有思想,就等同于废物。如果一个人的思想低下,或是水平不高,那就很难有大的作为。 @H_301_55@第二个方面就是态度,或是行为。思想能够决定你看问题的高度,能决定你做事情的效率,但是这些东西都是体现在你的具体表现上的,我将这些表现概括为行为,或是习惯。行为或是习惯都是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重要的东西,因为这是你面向外界的一个接口,没有人看到你的思想,看到的只是你的行为。 @H_301_55@第三个方面就是技术。作为一个计算机爱好者,程序爱好者,如果说你的思想有多高多高,都是不实际的;如果说你做事情的方法有多高效,那也只能说明你是个高素质的人。但是这些都不能说明你在计算机上的水平。所以作为一个计算机工作者,技术也是不可缺少的,这是你在同行内立足的根本。 @H_301_55@下面我就我总结的这三个方面来说我这一年来的变化。 @H_301_55@事情还得从头说起,在08年9月份之前,也就是没有进提高班之前,其实我已经是一个计算机爱好者了。因为计算机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并且自己的兴趣十分广泛。我记得那时刚开学,正处于学习软件破解的初期。当时也没有什么计划,只是觉得应该学一些东西,具体是什么东西也不太清楚,于是就一边学习这汇编,一边玩着破解。并且自以为还不错(O(∩_∩)O~现在想想才发现以前是多么肤浅)。当时会的编程语是vb和C,都是学习上的那种‘会’,也就是说老师讲的同学不理解可以问我,但是考试却拿不了高分的那种。只懂得一些皮毛,连软件开发都不懂,对软件的理解就是自己编写一个小的东西就是软件。 @H_301_55@总的来说吧,当时的思想在现在看来是有些愚钝的,懂得东西只局限于表层,技术水平也仅仅局限在一段代码,一点基本的电脑知识。当时还觉得自己这样发展很好。现在想想觉得以前挺幼稚的。O(∩_∩)O~ @H_301_55@后来不知是谁传来这么一个消息,说是学校有一个提高班,好像还是免费的,只要是对计算机感兴趣的同学都可以报。既是免费的再加上我又是自封的计算机爱好者所以我当然得去看看了,当时到了五楼机房,看见一个老师正在忙活,好多学生都在等着,当时我就想怎么这么多人(现在才知道,那还是因为教务处没有通知全,要是通知全了估计就更多了吧)。当时看了那个老师一眼(那个老师其实就是解老师),觉得面熟,想了想发现以前在我把C语言的求100累加和的算法写到vb编辑器里时,是他告诉我vb和C是不一样的。(⊙﹏⊙b汗)。当时觉得他挺像个计算机工作者。于是觉得这事有戏。然后就一直在那等着,并且不断地往办公室里面挤。后来领个表就回去了。 @H_301_55@再往后就是经过考试(其实就是基本操作)很幸运的进去了。并且在开班典礼上感受到了原来我们是有前人的(这说明前面的路已经有人走过了)。典礼上那些往期的师哥不断地介绍着提高班和自己现在的成就,觉得很是不凡! @H_301_55@(好像有些啰嗦了,……,就当是生活写真吧~) @H_301_55@经过前面一系列的时间,终于来到了让我大开眼界,打开视野的一节课。那就是当时米老师讲的第一节课,当时记得一个挺年轻的一个教授级的人物站在三合班的讲台上。当时觉得他很厉害,因为在上大学之前我从来没有见过我们有那个老师写过书的。我当时记得在《计算机信息基础》上题有米新江老师的名字。那时觉得能写书的老师很厉害。(各位别见笑)。不过后来才知道,原来写书对于米老师来说根本就不算是什么事。后来也了解了,原来大学的很多老师都有自己写书的(⊙﹏⊙b汗)。不好意思跑偏了~~ @H_301_55@接着说上课的事,当时老师讲的是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首先老师说的是东方人和西方人思考问题的方式的不同,因为那会儿我也是在想这个事,不过老师给了我更深的层的大答复。‘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这也是为什么计算机能够诞生在西方的原因吧。后来的关于‘即学式’和‘预学式’的学习方法使我的大脑神经饱受震荡。当时我还是比较传统的思想吧,虽然知道科技的更新是很快的,但是想的仍然是拿着眼前的那些知识啃来啃去,丝毫没有想知识爆炸的时代应该如何学习。我当时心中十分激动,可能是因为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讲课,也可能是因为我本身就不是一个安于传统的人,我觉得这样的思想完全是我所需要的。 @H_301_55@就这样一次一次课,每个周六周日,我都让自己接受思想的洗礼。 @H_301_55@从学习方式,到个人基本素质,再到看问题、的角度,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说那时我是饱受老师思想的惠泽! @H_301_55@说一个最基本的例子吧,就是如何看待一个软件,用电脑年数也不算短了,用过的软件也不计其数,可曾想过这个软件的诞生的缘由,可曾想过这个软件的存在价值。就拿那个winRar压缩软件来说吧,几乎每个电脑上都有这么个软件存在,那么它的价值就仅仅是将一个文件打包吗,还有别的功能吗?(如果你也不知道那就百度一下) @H_301_55@后来就这个WinRar我们都写过一篇博文,在仔细探索之后发现原来我们是这样的浪费呀,这样好的工具竟然不会用。用老师的话来说:“有些人你就是给他一座金山他也不知道那是干嘛的”。人生最可怕的就是不知道,由此可以再引用米老师的一句话:“不怕不知道,就怕不知道!”不知道你是不是能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第一个不知道是你不知道怎样去挖掘你就房子后面的那些金砖,第二个不知道是你不知道你家后面有金砖。这句话很经典! @H_301_55@从这个小例子中可以看出一种学习的态度和学习方法,就是凡事要求其根源,从一个事物的诞生来说,和存在的意义来说(有些哲理在里面)。 @H_301_55@经过了八个星期的周末的教育(米老师称之为基本素质教育),我们学会了如何看待一个已知的问题和一个未知的问题,说的稍微粗一点就是前者是从知识网子找,后者是往知识网子里套。知道了如何寻找未知事物的答案,也知道了关于网络的概念。 @H_301_55@以前是知道网上能找到好多东西,但是不知道如何去找。也没想过如何去找,只是在百度上,搜索,没有理会任何规则呀,技巧呀,后来才知道原来搜索也有这么多道道呀。人家李彦宏也不是盖的~ @H_301_55@其实这段时间对我最重要的影响并不是学习方法或是一种看问题的角度,而是激发起了那种好奇心,就像是儿时的好奇心一样。好奇心才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所在。 @H_301_55@其实这八个周末完了也就该学校的考试,放假过年了。 @H_301_55@总结这段时期就是眼界的不断扩充,思想境界的提高(看问题的方式不一样了,思考的方式不一样了,境界自然就不一样了),还有就是好奇心的激活。这都是后来(也就是年后到现在)的学习根基。 @H_301_55@过年老师布置了很多任务(用以前的角度来看),学习《vb百例百练》,还有《计算机的组成与维护》视频,还有《走进中关村的BIOS的讲解》视频,还有一个大头就是陈伟讲的《vb程序设计》,当时觉得~呀,这么多东西,于是就凑活这在家看一会视频,做一会例子,就这样任务也没有完成就开学了。其实用现在的角度来看的话,那时是缺乏自制力和计划能力的。一切事情做得毫无计划。 @H_301_55@开学来之后还是接着干假期的活,将陈伟的视频看完,又把那个百例做完。时间已经差不多又快放假了。 @H_301_55@这时对于编程才有了基本的概念,也对vb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后来又学习了《sql2000的数据库应用》也是视频。囫囵吞枣的看完了。之后就迎来了学校的期末考试。(可见时间过得是多么的快~)就这样就有一个学期过去了。 @H_301_55@总结这一个学期在技术上的收获远不如思想的收获多。 @H_301_55@我记得当时老师一直强调从工程的角度来看问题,从整体的角度来看问题。可是就是这样也一直爬不出那个小角落,经过不断地总结,认识问题的深度才渐渐提上去,并且我觉得这段时间也是我们进步最快的时候。我们的博客中都记载了我们前进的脚步。这个阶段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就是我自举为班长了,因为有一个男班长退出了(个人兴趣不同)。在老师说要在选一个男生当班长时,我毫不犹豫的举起拉手。别小看这个举手的动作,这和我个人的学习情况,和在提高班里经常回答、讲解问题的锻炼十分不开的。要知道在课堂上我并不是一个积极地人,但是在提高班就不一样,因为这里学的是自己的兴趣,并且自己学的还算不错(有点谦虚了~~)。反正在这个分支结构中我选择了举手,于是在同学们的呵护下,我就当上了班长。这也为自己曾加了很多的锻炼机会,并且跟米老师接触时间长了,知道一个人IT人士要想成功的话单靠技术是不行的。 @H_301_55@这就算是我这个学期的收获吧。 @H_301_55@伴随着期末考试的结束,暑假生活开始了,我们高速学习的机会来了。机会来了就不能放过,因此我们在放了七天假之后回到了学校,继续学习。 @H_301_55@关于暑假的学习上面的博文有写到就不在赘述了,博文:《暑假学习回忆录》 @H_301_55@暑假的45天确实是让我们都进不了不小,从我上面说的那三个方面里都有很大的提高。 @H_301_55@而后就迎来了开学。 @H_301_55@写到这,总结就该开始了。 @H_301_55@从我的经历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个人的成长曲线。 @H_301_55@一、从技术上面来说就是,从只会编写小程序,到后来的了解了软件工程,并且编写了两个MIS系统。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软件开发,也在编写系统中拥有了一个程序员应该有的基本素质——调试、改错、注释。再来看学习的知识体系。首先是全面系统的学习了VB程序设计,后来又学习了sql 2000 数据库原理,然后是学习用vb和sql相结合开发MIS(信息管理系统),在发现自己不知道如何高效合理的开发软件的时候又学了《软件工程》的视频。而后又是学习的C#(用米老师的话来说,学习C#只是‘搂草打兔子——捎带脚的’),后来学习的《大话设计模式》。其实从这里面也能够看得到我个人的学习的知识体系。并且再加上跟米老师学习的那些个学习方法,应用到其他方面,也是收获不小。 @H_301_55@至于技术上的提高有多大,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只是知道我应该更加努力地学了,因为我不知道的太多了。 @H_301_55@二、再从行为或习惯上来说,整个一年下来,有了米老师的熏陶,再加上自己的有意识的培养,学习方面的兴趣是大大地提高了,在学习方法上更别说了,比以前提高的不是一点半点。其实说行为,还得从最基本的说起,什么是最基本的?当然是人了!记得从刚一开始老师就强调“做事先做人”的道理。当时只是觉得老师要求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后来从谈话中才知道,这对于一个做软件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知道了,软件其实就是一个人在计算机世界里的映射,做人做不好,软件一定做不好。 @H_301_55@总结行为上的变化主要是做人——人性化的人(其实就像是做一个软件),做事——高效率(其实就是学习方法,和态度)。 @H_301_55@三、最后得说一下思想上的东西,这一直是我认为一个人活着最重要的东西! @H_301_55@我先简单说一下思想的转变过程: @H_301_55@刚开始时是那种还自以为不错的那种井底之蛙的思想,具体表现就是对未来根本就不明确,只是一味的在现在的学习中打转转,用古人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还没有“开眼看世界”。 @H_301_55@后来在听完老师的头几节课后,发现原来世界比自己想想的要大的多的多!发现自己原来的知识圈原来很小。并且从思想上认识到了事物存在的价值。 @H_301_55@在以后的不断地学习中,自己在IT方面的认识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在想法上紧紧的跟随着米老师,不断地把视野提升到一个整体的角度,用现在的话来说叫从工程学的角度来看问题。可能也是因为知道的东西比以前多了吧,再看问题是总能从不同的方面来比较。 @H_301_55@关于思想的变化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以前是站在井底向外看,现在是站在半山腰向下看。还没有到山顶,说明我还有上升的空间。 @H_301_55@总结到这算是结束了。 @H_301_55@最后我想用一幅图来说明一下在提高班和不再提高班的学习情况和知识结构。人生是有多重分支结构构成的,既然我执行了这个条件,那个条件就自然放弃了。不过人不是计算机,人可以想想。我就假想一下吧: @H_301_55@ @H_301_55@ @H_301_55@ @H_301_55@ @H_301_55@ @H_301_55@PS:刚才看到老师的提醒,发现自己把一个很重要的东西给忘了,就是编程标准,或代码规范,从变量命名到代码格式,以及注释的编写,模块的编写,用户界面的编写。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不光是在VB中其他语言中也是如此。这也是一个程序员的基本素质之一呀! @H_301_55@从这个图上可以很明确的看到我现在的状况,对编程的热爱,对知识的向往,我想我会达到老师所说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的。 @H_301_55@奋斗是必须的! @H_301_55@明天教师节,在这祝米老师节日快乐,我觉得给一个老师最好的礼物就是自己能够在老师的教导下,有所成就!这也是我们每个人要达到的一个目的,在未来的几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