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看了看31-33集讲的是vb中的全局对象。对象的定义是:将数据和处理该数据的过程打包在一起而形成的新的数据类型。对象的分类在网上也各不相同,原因是因为分类的依据不同。为了更好的总结这部分内容,自己以对象的作用域作为分类依据。把对象分为局部对象和全局对象。对于局部对象这里就不在赘述,对于全局对象根据用的时期分为错误前和错误后。
错误前 1、APP对象 ,主要对控制和返回程本身的一些数据。
Path:当前应用程序的路径;
exeName:可执行文件名,不包含扩展名;
PrevInstance:上一个实例句柄(注:此属性还可以控制多程序(实例)的运行)。
2、Screen对象,容器对象主要对容器内的对象进行操作。
如:height、width属性控制对象的高和宽;
3、ClipBoard对象,它主要是对图片和字符串文本两个部分进行操作。
4、Forms对象,应用程序窗体的集合。
5、Printer(s)对象当前可用的打印机集合。
raise,在运行时产生错误。
(2)on err resume next,执行到出现错误的下一条语句。经常和
if (err.number>0) then 一起使用。
(3)resume[[0]|Next|Line],直接返回一行,某一行或将错误清空。
Exit Sub、Exit Function或Exit Property
2、Debug 对象,调试对象。主要方法:
(1)Assert ,断言:添加布尔表达式,如果这个表达式为真,继续执行,否则程序中断。
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让我想起了在调试机房管理系统的时候,例如在txtsql 语句处加一个断点,在程序运行到这里的时候可以查看自己的sql语句是否写错。但是有时候由于语句比较长,断点显示一半就不显示了。但是让自己好是着急,现在只要在txtsql语句后加一个 debug.print txtsql就OK了。还有自己的机房中没有用到错误处理语句,这是个不完整的系统。因为系统在以后的运行过程,由于用户操作不当或其他原因总会出现错误的,在出现错误后你的系统直接蹦了,而么有提示。用户对你系统的信任度就会减低。也不利于你以后的调试,我们可以在比较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加一段代码 err.number ,这样出现错误后看提示的错误号就很容易的找到错误。screen有个可以获取屏幕分辨率的属性。这时我就冒出一个想法:在作品展的时候,同学们因为分辨率的问题没少吃亏。我们可不可以根据这个属性,获取本机分辨率,在赋给应用程序的电脑那?(以后用到在研究)
总结:不怕不知道,就怕不知道。在学习新的知识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他的用处,在后面用的的时候一定要踏踏实实的去实践。有些东西不怕你不会用,就怕你不知道有这个东西。
原文链接:https://www.f2er.com/vb/257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