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uct@H_403_2@(结构体)的声明、定义及初始化@H_403_2@
上一篇里我们讲了为什么我们要引入Struct这个数据类型,我们了解到Struct是一种聚合数据类型@H_403_2@,是为了用户描述和解释一些事物的方便而提出的,Struct是一种用户自定义数据类型,如下图所示:
@H_403_2@@H_403_2@其实从理论上讲,数据类型就是人为制订的如何解释内存中的二进制数的协议@H_403_2@,也就是说一个数字对应着一块内存(可能4字节,也可能20字节),而这个数字的类型则是附加信息,以告诉编译器当发现有对那块内存的操作语句(即某种操作符)时,要如何编写机器指令以实现那个操作@H_403_2@。比如两个char类型的数字进行加法操作符操作,编译器编译出来的机器指令就和两个long类型的数字进行加法操作的不一样,也就是所谓的“如何解释内存中的二进制数的协议”。
@H_403_2@@H_403_2@具体到我们之前的例子来说,只是指定了一种结构体类型,它相当于一个模型,但其中并无具体数据,系统也不为之分配实际的内存单元。为了能在程序中使用结构体类型的数据,应当定义结构体类型的变量,并在其中存放具体的数据。
一、Struct的声明@H_403_2@
要了解Struct的声明,我们需要首先了解声明的含义@H_403_2@到底是什么?
@H_403_2@@H_403_2@---声明是要求编译器产生映射元素的语句@H_403_2@。所谓的映射元素,就是前面介绍过的变量及函数,都只有3栏(或3个字段):类型栏、名字栏和地址栏(成员变量类型的这一栏就放偏移值)。即编译器每当看到声明语句,就生成一个映射元素,并且将对应的地址栏空着,然后留下一些信息以告诉连接器——此*.obj文件(编译器编译源文件后生成的文件)需要一些符号,将这些符号找到后再修改并完善此*.obj文件,最后链接。
具体到上一回的例子,我们假如在另外一个源文件中需要使用struct ExpectedBoyFriend,那么就需要在该源文件使用之前处使用下面的声明语句:
@H_403_2@
二、Struct的定义@H_403_2@@H_403_2@
上一小节我们了解了声明的定义,那么定义是什么呢?
@H_403_2@@H_403_2@---定义是要求编译器填充前面声明没有书写的地址栏。也就是说某变量对应的地址,只有在其定义时才知道。因此实际的在栈上分配内存等工作都是由变量的定义完成的@H_403_2@,所以才有声明的变量并不分配内存@H_403_2@。但应注意一个重点,定义是生成映射元素需要的地址,因此定义也就说明了它生成的是哪个映射元素的地址,而如果此时编译器的映射表(即之前说的编译器内部用于记录映射元素的变量表、函数表等)中没有那个映射元素,即还没有相应元素的声明出现过,那么编译器将报错。
在这里我们需要说下C和C++在定义Struct的区别, 先看下面2段代码:
- #include<iostream>@H_403_2@@H_403_2@@H_403_2@
- @H_403_2@
- using@H_403_2@@H_403_2@namespace@H_403_2@std;@H_403_2@@H_403_2@
- struct@H_403_2@SIMPLE@H_403_2@@H_403_2@
- {@H_403_2@
- int@H_403_2@a;@H_403_2@@H_403_2@
- char@H_403_2@b;@H_403_2@@H_403_2@
- float@H_403_2@c;@H_403_2@@H_403_2@
- };@H_403_2@
- @H_403_2@
- SIMPLEx;@H_403_2@
@H_403_2@ @H_403_2@再看下面一段源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