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SQL数据库之Redis数据库管理六(Redis的高级应用之事务处理、持久化操作、pub_sub、虚拟内存)

前端之家收集整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NoSQL数据库之Redis数据库管理六(Redis的高级应用之事务处理、持久化操作、pub_sub、虚拟内存)前端之家小编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也给大家做个参考。

Redis对事务的支持目前还比较简单。redis只能保证一个client发起的事务中的命令可以连续的执行,而中间不会插入其他client的命令。 由于redis是单线程来处理所有client的请求的所以做到这点是很容易的。一般情况下redis在接受到一个client发来的命令后会立即处理并 返回处理结果,但是当一个client在一个连接中发出multi命令有,这个连接会进入一个事务上下文,该连接后续的命令并不是立即执行,而是先放到一个队列中。当从此连接受到exec命令后,redis会顺序的执行队列中的所有命令。并将所有命令的运行结果打包到一起返回给client.然后此连接就 结束事务上下文。

1、简单事务控制

下面可以看一个例子:

redis 127.0.0.1:6379> get age  
"33"
redis 127.0.0.1:6379> multi  
OK  
redis 127.0.0.1:6379> set age 10  
QUEUED  
redis 127.0.0.1:6379> set age 20  
QUEUED  
redis 127.0.0.1:6379> exec  
1) OK  
2) OK  
redis 127.0.0.1:6379> get age  
"20"
redis 127.0.0.1:6379>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2个set age命令发出后并没执行而是被放到了队列中。调用exec后2个命令才被连续的执行,最后返回的是两条命令执行后的结果。

2、如何取消一个事务

我们可以调用discard命令来取消一个事务,让事务回滚。接着上面例子:

redis 127.0.0.1:6379> get age  
"20"
redis 127.0.0.1:6379> multi  
OK  
redis 127.0.0.1:6379> set age 30  
QUEUED  
redis 127.0.0.1:6379> set age 40  
QUEUED  
redis 127.0.0.1:6379> discard  
OK  
redis 127.0.0.1:6379> get age  
"20"
redis 127.0.0.1:6379>

可以发现这次2个set age命令都没被执行。discard命令其实就是清空事务的命令队列并退出事务上下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事务回滚。

3、乐观锁复杂事务控制

在本小节开始前,我们有必要向读者朋友简单介绍一下乐观锁的概念,并举例说明乐观锁是怎么工作的。

乐观锁:大多数是基于数据版本(version)的记录机制实现的。何谓数据版本?即为数据增加一个版本标识,在基于数据库表的版本解决方案中,一般是通过为数据库添加一个 “version”字段来实现读取出数据时,将此版本号一同读出,之后更新时,对此版本号加1。

此时,将提交数据的版本号与数据库表对应记录的当前版本号进行比对,如果提交的数据版本号大于数据库表当前版本号,则予以更新,否则认为是过期数据。

乐观锁实例:假设数据库中帐户信息表中有一个version字段,当前值为1;而当前帐户余额字段(balance)为$100。下面我们将用时序表的方式来为大家演示乐观锁的实现原理:

操作员A
操作员B
(1)、操作员A此时将用户信息读出(此时version=1),并准备从其帐户余额中扣除$50($100-$50)
(2)、在操作员A操作的过程中,操作员B也读入此用户信息(此时version=1),并准备从其帐户余额中扣除$20($100-$20)
(3)、操作员A完成了修改工作,将数据版本号加1(此时version=2),连同帐户扣除后余额(balance=$50),提交至数据库更新,此时由于提交数据版本大于数据库记录当前版本,数据被更新,数据库记录version更新为2



(4)、操作员B完成了操作,也将版本号加1(version=2)并试图向数据库提交数据(balance=$80),但此时比对数据库记录版本时发现,操作员B提交的数据版本号为2,数据库记录当前版本也为2,不满足“提交版本必须大于记录当前版本才能执行更新”的乐观锁策略,因此,操作员B的提交被驳回

这样,就避免了操作员B用基于version=1的旧数据修改的结果来覆盖操作员A的操作结果的可能。

即然乐观锁比悲观锁要好很多,redis是否也支持呢?答案是支持,redis从2.1.0开始就支持乐观锁了,可以显式的使用watch对某个key进行加锁,避免悲观锁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Redis乐观锁实例:

假设有一个age的key,我们开2个session来对age进行赋值操作,我们来看一下结果如何。

Session 1
Session 2
(1)第1步
redis 127.0.0.1:6379> get age
"10"
redis 127.0.0.1:6379> watch age
OK
redis 127.0.0.1:6379> multi
OK
redis 127.0.0.1:6379>


(2)第2步
redis 127.0.0.1:6379> set age 30
OK
redis 127.0.0.1:6379> get age
"30"
redis 127.0.0.1:6379>
(3)第3步
redis 127.0.0.1:6379> set age 20
QUEUED
redis 127.0.0.1:6379> exec
(nil)
redis 127.0.0.1:6379> get age
"30"
redis 127.0.0.1:6379>

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到在

第一步,Session 1 还没有来得及对age的值进行修改

第二步,Session 2 已经将age的值设为30

第三步,Session 1 希望将age的值设为20,但结果一执行返回是nil,说明执行失败,之后我们再取一下age的值是30,这是由于Session 1中对age加了乐观锁导致的。

watch命令会监视给定的key,当exec时候如果监视的key从调用watch后发生过变化,则整个事务会失败。也可以调用watch多次监视多个key.这 样就可以对指定的key加乐观锁了。注意watch的key是对整个连接有效的,事务也一样。如果连接断开,监视和事务都会被自动清除。当然了exec,discard,unwatch命令都会清除连接中的所有监视。

redis的事务实现是如此简单,当然会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个问题是redis只能保证事务的每个命令连续执行,但是如果事务中的一个命令失败了,并不回滚其他命令,比如使用的命令类型不匹配。下面将以一个实例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redis 127.0.0.1:6379> get age  
"30"
redis 127.0.0.1:6379> get name  
"HongWan"
redis 127.0.0.1:6379> multi  
OK  
redis 127.0.0.1:6379> incr age  
QUEUED  
redis 127.0.0.1:6379> incr name  
QUEUED  
redis 127.0.0.1:6379> exec  
1) (integer) 31  
2) (error) ERR value is not an integer or out of range  
redis 127.0.0.1:6379> get age  
"31"
redis 127.0.0.1:6379> get name  
"HongWan"
redis 127.0.0.1:6379>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到,age由于是个数字,那么它可以有自增运算,但是name是个字符串,无法对其进行自增运算,所以会报错,如果按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思路来讲,整个事务都会回滚,但是我们看到redis却是将可以执行的命令提交了,所以这个现象对于习惯于关系型数据库操作的朋友来说是很别扭的,这一点也是redis今天需要改进的地方。


redis是一个支持持久化的内存数据库,也就是说redis需要经常将内存中的数据同步到磁盘来保证持久化。redis支持两种持久化方式,一种是 Snapshotting(快照)也是默认方式,另一种是Append-only file(缩写aof)的方式。下面分别介绍

Snapshotting
快照是默认的持久化方式。这种方式是就是将内存中数据以快照的方式写入到二进制文件中,默认的文件名为dump.rdb。可以通过配置设置自动做快照持久 化的方式。我们可以配置redis在n秒内如果超过m个key被修改自动做快照,下面是默认的快照保存配置

save 900 1 #900秒内如果超过1个key被修改,则发起快照保存
save 300 10 #300秒内容如超过10个key被修改,则发起快照保存
save 60 10000

下面介绍详细的快照保存过程

1.redis调用fork,现在有了子进程和父进程。

2. 父进程继续处理client请求,子进程负责将内存内容写入到临时文件。由于os的写时复制机制(copy on write)父子进程会共享相同的物理页面,当父进程处理写请求时os会为父进程要修改页面创建副本,而不是写共享的页面。所以子进程的地址空间内的数 据是fork时刻整个数据库的一个快照。

3.当子进程将快照写入临时文件完毕后,用临时文件替换原来的快照文件,然后子进程退出

client 也可以使用save或者bgsave命令通知redis做一次快照持久化。save操作是在主线程中保存快照的,由于redis是用一个主线程来处理所有 client的请求,这种方式会阻塞所有client请求。所以不推荐使用。另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每次快照持久化都是将内存数据完整写入到磁盘一次,并不 是增量的只同步脏数据。如果数据量大的话,而且写操作比较多,必然会引起大量的磁盘io操作,可能会严重影响性能

另外由于快照方式是在一定间隔时间做一次的,所以如果redis意外down掉的话,就会丢失最后一次快照后的所有修改。如果应用要求不能丢失任何修改的话,可以采用aof持久化方式。下面介绍

Append-only file

aof 比快照方式有更好的持久化性,是由于在使用aof持久化方式时,redis会将每一个收到的写命令都通过write函数追加到文件中(默认是 appendonly.aof)。当redis重启时会通过重新执行文件中保存的写命令来在内存中重建整个数据库内容。当然由于os会在内核中缓存 write做的修改,所以可能不是立即写到磁盘上。这样aof方式的持久化也还是有可能会丢失部分修改。不过我们可以通过配置文件告诉redis我们想要 通过fsync函数强制os写入到磁盘的时机。有三种方式如下(默认是:每秒fsync一次)

appendonly yes //启用aof持久化方式
# appendfsync always //每次收到写命令就立即强制写入磁盘,最慢的,但是保证完全的持久化,不推荐使用
appendfsync everysec //每秒钟强制写入磁盘一次,在性能和持久化方面做了很好的折中,推荐
# appendfsync no //完全依赖os,性能最好,持久化没保证

aof 的方式也同时带来了另一个问题。持久化文件会变的越来越大。例如我们调用incr test命令100次,文件中必须保存全部的100条命令,其实有99条都是多余的。因为要恢复数据库的状态其实文件中保存一条set test 100就够了。为了压缩aof的持久化文件。redis提供了bgrewriteaof命令。收到此命令redis将使用与快照类似的方式将内存中的数据 以命令的方式保存到临时文件中,最后替换原来的文件。具体过程如下

1. redis调用fork ,现在有父子两个进程
2. 子进程根据内存中的数据库快照,往临时文件中写入重建数据库状态的命令
3.父进程继续处理client请求,除了把写命令写入到原来的aof文件中。同时把收到的写命令缓存起来。这样就能保证如果子进程重写失败的话并不会出问题。
4.当子进程把快照内容写入已命令方式写到临时文件中后,子进程发信号通知父进程。然后父进程把缓存的写命令也写入到临时文件
5.现在父进程可以使用临时文件替换老的aof文件,并重命名,后面收到的写命令也开始往新的aof文件中追加。

需要注意到是重写aof文件的操作,并没有读取旧的aof文件,而是将整个内存中的数据库内容用命令的方式重写了一个新的aof文件,这点和快照有点类似。


redis 发布订阅

发布订阅(pub/sub)是一种消息通信模式,主要的目的是解耦消息发布者和消息订阅者之间的耦合,这点和设计模式中的观察者模式比较相似。pub /sub不仅仅解决发布者和订阅者直接代码级别耦合也解决两者在物理部署上的耦合。redis作为一个pub/sub server,在订阅者和发布者之间起到了消息路由的功能订阅者可以通过subscribe和psubscribe命令向redis server订阅自己感兴趣的消息类型,redis将消息类型称为通道(channel)。当发布者通过publish命令向redis server发送特定类型的消息时。订阅该消息类型的全部client都会收到此消息。这里消息的传递是多对多的。一个client可以订阅多个 channel,也可以向多个channel发送消息。


虚拟内存

一、简介: 和大多Nosql数据库一样,Redis同样遵循了Key/Value数据存储模型。在有些情况下,Redis会将Keys/Values保存在内存中以提高数据查询和数据修改的效率,然而这样的做法并非总是很好的选择。鉴于此,我们可以将之进一步优化,即尽量在内存中只保留Keys的数据,这样可以保证数据检索的效率,而Values数据在很少使用的时候则可以被换出到磁盘。 在实际的应用中,大约只有10%的Keys属于相对比较常用的键,这样Redis就可以通过虚存将其余不常用的Keys和Values换出到磁盘上,而一旦这些被换出的Keys或Values需要被读取时,Redis则将其再次读回到主内存中。 二、应用场景: 对于大多数数据库而言,最为理想的运行方式就是将所有的数据都加载到内存中,而之后的查询操作则可以完全基于内存数据完成。然而在现实中这样的场景却并不普遍,更多的情况则是只有部分数据可以被加载到内存中。 在Redis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即keys一般不会被交换,所以如果你的数据库中有大量的keys,其中每个key仅仅关联很小的value,那么这种场景就不是非常适合使用虚拟内存。如果恰恰相反,数据库中只是包含少量的keys,而每一个key所关联的value却非常大,那么这种场景对于使用虚存就再合适不过了。 在实际的应用中,为了能让虚存更为充分的发挥作用以帮助我们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我们可以将带有很多较小值的Keys合并为带有少量较大值的Keys。其中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将原有的Key/Value模式改为基于Hash的模式,这样可以让很多原来的Keys成为Hash中的属性。 三、配置: 1). 在配置文件添加以下配置项,以使当前Redis服务器在启动时打开虚存功能。 vm-enabled yes 2). 在配置文件中设定Redis最大可用的虚存字节数。如果内存中的数据大于该值,则有部分对象被换出到磁盘中,其中被换出对象所占用内存将被释放,直到已用内存小于该值时才停止换出。 vm-max-memory (bytes) Redis的交换规则是尽量考虑"最老"的数据,即最长时间没有使用的数据将被换出。如果两个对象的age相同,那么Value较大的数据将先被换出。需要注意的是,Redis不会将Keys交换到磁盘,因此如果仅仅keys的数据就已经填满了整个虚存,那么这种数据模型将不适合使用虚存机制,或者是将该值设置的更大,以容纳整个Keys的数据。在实际的应用,如果考虑使用Redis虚拟内存,我们应尽可能的分配更多的内存交给Redis使用,以避免频繁的换入换出。 3). 在配置文件中设定页的数量及每一页所占用的字节数。为了将内存中的数据传送到磁盘上,我们需要使用交换文件。这些文件与数据持久性无关,Redis会在退出前会将它们全部删除。由于对交换文件的访问方式大多为随机访问,因此建议将交换文件存储在固态磁盘上,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vm-pages 134217728 vm-page-size 32 在上面的配置中,Redis将交换文件划分为vm-pages个页,其中每个页所占用的字节为vm-page-size,那么Redis最终可用的交换文件大小为:vm-pages * vm-page-size。由于一个value可以存放在一个或多个页上,但是一个页不能持有多个value,鉴于此,我们在设置vm-page-size时需要充分考虑Redis的该特征。 4). 在Redis的配置文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配置参数,即: vm-max-threads 4 该参数表示Redis在对交换文件执行IO操作时所应用的最大线程数量。通常而言,我们推荐该值等于主机的cpu cores。如果将该值设置为0,那么Redis在与交换文件进行IO交互时,将以同步的方式执行此操作。 对于Redis而言,如果操作交换文件是以同步的方式进行,那么当某一客户端正在访问交换文件中的数据时,其它客户端如果再试图访问交换文件中的数据,该客户端的请求就将被挂起,直到之前的操作结束为止。特别是在相对较慢或较忙的磁盘上读取较大的数据值时,这种阻塞所带来的影响就更为突兀了。然而同步操作也并非一无是处,事实上,从全局执行效率视角来看,同步方式要好于异步方式,毕竟同步方式节省了线程切换、线程间同步,以及线程拉起等操作产生的额外开销。特别是当大部分频繁使用的数据都可以直接从主内存中读取时,同步方式的表现将更为优异。如果你的现实应用恰恰相反,即有大量的换入换出操作,同时你的系统又有很多的cores,有鉴于此,你又不希望客户端在访问交换文件之前不得不阻塞一小段时间,如果确实是这样,我想异步方式可能更适合于你的系统。 至于最终选用哪种配置方式,最好的答案将来自于不断的实验和调优。

原文链接:https://www.f2er.com/nosql/204448.html

猜你在找的NoSQL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