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InfoWorld的一篇报道对于Garnter的数据库市场分析报告做了解读:数据库市场中甲骨文、微软和IBM依然位列市场份额的前三强,而众多Nosql虽然在媒体和业内常常占据绝对版面,但似乎“叫好但不够太叫座”――MongoDB、Cassandra、Basho、Couchbase、MarkLogic等凑在一起仅占数据库市场整体的8%左右。
对于Nosql能否击溃传统关系数据库,市场的评论似乎总是一边倒的乐观,如果非要给这个市场超越加上一个期限,各方主流评论似乎也在越缩越小。但现实是关系数据库和Nosql在用户眼中越来越像两套产品,如果说早年听了Nosql的宣传后用户感觉两类数据库的区别就好像烤箱和微波炉、并且很可能最终变成一体机的话,那么现在两者的差别(从用户视角)更像是洗衣机和洗碗机。因此,Gartner的5年统计结果表明,虽然微软、甲骨文、IBM的市场份额互有起落,但总体而言关系数据库三巨头的市场份额变化不大,更多是几家传统品牌之间的“分蛋糕的时候块大块小”的问题,而且5年对于IT这个行业而言已经不算短了;反观Nosql市场,群雄逐鹿、浩浩荡荡,而且众多Nosql厂商的开源特质使他们自然获得众多云计算平台(以及相关技术媒体)的热捧,但抛开技术仅从市场角度看,他们的优势成果也正不断被传统关系数据库厂商学习、集成,Nosql并没有如当年的“The Boston Tea Party”一样迅疾产生巨大影响,但却逐步转变为众多技术团队的技术信仰、精神寄托。
不过,不可否认市场需要Nosql,很难假设如果没有这批Nosql数据库,那么今天的数据软件会如何。可能我们关注的重点仍然在如何优化sql语句、如何购买“贵的吓人”的数据库集群;同时,应用(尤其是手机APP)上的各种媒体信息也难以如此丰富。市场又是冰冷残酷的,大批用户通过自己的“需求选票”把Nosql供在了“锦上添花”、“业务创新”的高阁。原因不是这些Nosql产品(,尤其是市场竞争中出现这的几个旗手)的技术问题,关键在于他们能否提供类似的市场支持体验。毕竟对于现阶段大多数用户而言,IT是支持手段,数据库能够满足基本的要求即可,应用而非数据库才是交付业务价值最直接的手段,但面对强大的市场“在位者”,根据Gartner对2015年市场份额估值仅有区区3.23亿美元的几大Nosql厂商而言阻力太大。这要求Nosql要适应市场法则,要么尝试提供与传统商用关系数据库产品近似的市场服务体系,要么创造新的应用契机,在全新的“蓝海”继续占领技术“高地”。从实际运营看,Nosql几大旗手似乎都选择“双线作战”,其效果纵向看确实有效,市场正在被这些后来者“蚕食”。
数据库市场正在上演当年程序语言发展类似的“戏码”,但比起当年Java出世后的效果确实节奏变慢了,这也说明IT行业从懵懂走向成熟。Nosql已经走过了当初最艰难的过程,丛林竞争中出现了几个具有相当体量的竞争者,他们需要一个契机,需要等待世界经济大环境周期从复苏跨入繁荣的一个过程。同时,Nosql们也应做好准备,结合市场商业经验准备更多的Total Solution,机会才可能留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