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设计理念、语法、运行环境,这也导致了不同语言间相互交流通信时必须要有中介来翻译,如JAVA与C/C++通过JNI来交流、OC与C/C++需要在.mm文件混编、而JAVA/OC与Lua通信时需要通过C/C++语言来做中介。那么在React-Native中JSX是如何与底层模块进行通信的呢?这里主要以iOS系统来做说明。
原理
通信本质上是信息的交流,具体到计算机语言则是数据的流动。应用中数据在React-Native与原生模块间的流动与共享,完成了与用户的交互,达成了应用的目标。React-Native与OC间通信的数据只能是下面的几种类型(前为JS类型,后为OC类型):
- string-NSString
- number - int/NSInteger/float/double/NSNumber
- boolean - BOOL/NSNumber
- array - NSArray
- object - NSDictionary(NSString型key,value可以为这里的其它类型)
- func - RCTResponseSenderBlock
其它类型的数据需要通过一定的规则转换成这几种类型后(一般都会转换成JSON串)再通信.
React-Native本质是通过JavaScriptCore.framework实现JS代码与OC代码间的互动。因此下面说的几种方式在本质原理上都是相同的,不同的地方只是在于实现形式与方法的差别。
函数调用
在将原生模块封装并提供给React-Native使用时,可以通过RCT_EXPORT_METHOD()宏向React-Native侧定义其可以调用的接口函数,完成两模块间的通信。
除了传入数据外,通过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从原生侧获取数据。最容易想到的是通过返回值获取,可惜的是RCT_EXPORT_METHOD宏不支持返回值,不过其提供了另外一种实现返回值的方式:
属性共享
这种方式主要针对于UI控件来说的。React-Native中最基础的UI类型是RCTRootView,该类有一个初始化方法initWithBridge:moduleName:initialProperties:,第三个参数initialProperties表示的是UI控件的初始属性值,类型为NSDictionary,其最终会被同步到由第二个参数定义的React-Native类的props中,即完成了两个模块间的数据交流。
RCTRootView *rootView = [[RCTRootView alloc] initWithBridge:bridge
moduleName:@"ImageBrowserApp"
initialProperties:props];
renderImage(imgURI) {
return (
<Image source={{uri: imgURI}} />
);
}
render() {
return (
AppRegistry.registerComponent('ImageBrowserApp',() => ImageBrowserApp);
初始化接口只能在UI组件建立时使用,如果需要在UI组件的生命周期内通信呢,RCTRootView提供了appProperties这样一种机制:
通知
OC中使用NSNotificationCenter向整个应用发送通知,所有对该通知感兴趣的对象都会获得该通知并执行相应的动作。
React-Native中也提供有类似的机制:RCTEventEmitter。原生模块继承该类后,就可以向React-Native侧发送通知,而React-Native就能够接收到该通知,并处理一并传送过来的数据了。
这里将VPN的状态通过通知发送到React-Native侧,由React-Native将VPN的状态显示的UI界面上。
小结
这里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两种语言间几种常用的通信方式,并没有涉及到其背后的实现细节。对这方面感兴趣的同学,不妨参阅下面的两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