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ort
webpack根据ES2015 loader 规范实现了用于动态加载的import()方法。
这个功能可以实现按需加载我们的代码,并且使用了promise式的回调,获取加载的包。
在代码中所有被import()的模块,都将打成一个单独的包,放在chunk存储的目录下。在浏览器运行到这一行代码时,就会自动请求这个资源,实现异步加载。
这里是一个简单的demo。
可以看到,import()的语法十分简单。该函数只接受一个参数,就是引用包的地址,这个地址与es6的import以及CommonJS的require语法用到的地址完全一致。可以实现无缝切换【写个正则替换美滋滋】。
并且使用了Promise的封装,开发起来感觉十分自在。【包装一个async函数就更爽了】
然而,以上只是表象。
只是表象。
我在开发的时候就遇到了问题。场景是这样的:一个对象,存储的是各级的路由信息,及其对应的页面组件。为减少主包大小,我们希望动态加载这些页面。
同时使用了react-loadable来简化组件的懒加载封装。代码如下所示。
然后我就开始开心的在代码中写上lazyLoad('./pages/xxx')。果不其然,挂了。浏览器表示,没有鱼丸没有粗面,也不知道这个傻逼模块在哪里。
于是我查看了官方文档,发现有一个黄条提示。
emmm,看来问题出在这里了。
这个现象其实是与webpack import()的实现高度相关的。由于webpack需要将所有import()的模块都进行单独打包,所以在工程打包阶段,webpack会进行依赖收集。
此时,webpack会找到所有import()的调用,将传入的参数处理成一个正则,如:
也就是说,import参数中的所有变量,都会被替换为【.*】,而webpack就根据这个正则,查找所有符合条件的包,将其作为package进行打包。
因此,如果我们直接传入一个变量,webpack就会把 (整个电脑的包都打包进来[不闹]) 认为你在逗他,并且抛出一个WARNING: Critical dependency: the request of a dependency is an expression。
所以import的正确姿势,应该是尽可能静态化表达包所处的路径,最小化变量控制的区域
。
如我们要引用一堆页面组件,可以使用import('./pages/'+ComponentName),这样就可以实现引用的封装,同时也避免打包多余的内容。
另外一个影响功能封装的点,是import()中的相对路径
,是import语句所在文件的相对路径,所以进一步封装import时会出现一些麻烦。
因为import语句中的路径会在编译后被处理成webpack命令执行目录的相对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