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行同步码是用来标识小区和区分相邻小区的,UE搜索到下行同步码了才能确定是哪个小区、进行同步等。
2、关于扰码,作用比较多,上行链路物理信道加扰的作用是区分用户,下行链路加扰可以区分小区和信道,扰码在这里的功能与上下行同步码的功能有点类似。实际上,扰码最主要的作用是是干扰随机化。下行中使用了良好的扰码后,其他小区来的信号可以近似看作是高斯噪声。
补充一点,TD中的扰码只有16位,实在太短了,起不到干扰随机化的作用。
TD-SCDMA系统所使用的码按类型可以分为:下行导频码、上行导频码、小区扰码、midamble码和OVSF扩频码。其中下行导频码一共有32个,用于区分不同的小区,上行导频码共有256个,由UE在随机接入过程中使用,每个小区的下行导频码对应8个上行导频码。每个下行导频码对应4个扰码,小区的下行导频码确定后可以从中选择一个作为本小区的扰码。而midamble码用作每个信道进行信道估计,基本midamble与扰码一一对应,OVSF扩频码由系统根据RRM算法进行分配,每个信道对应的midamble码由基本midamble码经过循环移位产生,可以用来标识用户。
由于采用联合检测技术,对于单小区来说,采用不同的扰码,解调性能基本是相同的。对于小区间不同的扰码组合,其干扰情况与信道环境有很大关系。
扰码是对信道中的数据部分进行加扰处理,标识数据的小区属性,下行同步码可以用来区分小区,但扰码的主要作用是避免小区间干扰。在TD系统中,下行导频时隙DwPTS内的下行导频码SYNC-DL是用于标识小区的,每个小区用一个SYNC_DL码,一共有32个SYNC_DL码。由于DwPTS是占用专门时隙的,所以,标识小区的意义只在下行同步时用到。在做业务的时候,为了区分小区,就要在数据用OVSF扩频之后,再乘上一个与扩频速率一样的扰码(Scramble Code),这个扰码是用于用户对接收到的业务数据区分小区用的。所以,下行同步码是用专门的时隙来用作下行同步区分小区的。而扰码是用户在业务时隙(码道)上用以区分小区的。
总的来说:
1、长度为16的扰码来区分不同的小区;
2、扰码和长度为144码片的midamble序列来区分不同的UE;
3、当不同运营商组网的时候,如果SYNC_DL相同,可以通过基本midamble和扰码区分不同运营商的小区;
4、下行同步码可以用来区分小区,但扰码的主要作用是避免小区间干扰
下行同步码(syncDL): 在TD—SCDMA系统中,标识小区的码称为下行同步码(SYNC—DL)序列,在下行导频时隙(DwPTS)发射。SYNC—DL用来区分相邻小区,与之相关的过程是下行同步、码识别和PCCPCH信道的确定。基站将在小区的全方向或在固定波束方向发送DwPTS,它同时起到了导频和下行同步的作用。DwPTS由长为64chip的SYNC—DL和长为32chip的GP组成。
整个系统有32组长度为64的基本SYNC.DL码,一个SYNC—DL惟一标识一个基站和一个码组,每个码组包含4个特定的扰码,每个扰码对应一个特定的基本中间码。
在TD—SCDMA系统中使用独立的I)wPTS的原因是要在蜂窝和移动环境下解决TDD系统的小区搜索问题。当邻近小区使用相同的载频,移动状态F的用户在一个小区交汇区域开机时,因为DwPTS的特殊设计,其存在于没有其他信号干扰的单独时隙,能够保证用户的终端快速捕获下行导频信号,完成小区搜索过程。
上行同步码(syncUL):每个TD小区有8个上行同步码,配置3载波,时隙比例3:3,可以支持71个语音用户。用户接入时,随机占用一个上行同步码,实现上行同步,是不是同步后,业务持续中,此用户占用的上行同步码就释放给其他用户使用了,否则得话,每个小区最多只能同时支持8个用户
扰码:扰码是对信道中的数据部分进行加扰处理,标识数据的小区属性,下行同步码可以用来区分小区,但扰码的主要作用是避免小区间干扰。在TD系统中,下行导频时隙DwPTS内的下行导频码SYNC-DL是用于标识小区的,每个小区用一个SYNC_DL码,一共有32个SYNC_DL码。由于DwPTS是占用专门时隙的,所以,标识小区的意义只在下行同步时用到。在做业务的时候,为了区分小区,就要在数据用OVSF扩频之后,再乘上一个与扩频速率一样的扰码(Scramble Code),这个扰码是用于用户对接收到的业务数据区分小区用的。可见,扰码比GSM中的BSIC功能要多得多,简要的说
1、长度为16的扰码来区分不同的小区;
2、扰码和长度为144码片的midamble序列来区分不同的UE;
3、当不同运营商组网的时候,如果SYNC_DL相同,可以通过基本midamble和扰码区分不同运营商的小区
每个小区分配一个主扰码作为该小区的识别参数之一。
扰码规划:
扰码规划的原则
简单一句话:扰码规划就是不将相关性很强的码分配在交叠的相邻小区或扇区。因此扰码规划的输入就是网络的邻小区关系。例如给一个小区分配扰码R,那么与该小区有邻区关系的小区就不能分配与R相关性好的码。因此,可以这么说,目前扰码规划的算法实现完全依赖于邻小区关系。
计算扰码之间的相关特性
(1)每个小区中,扰码和OVSF构成24种复合扩频码,两个小区间两两组合共有576对;
(2)计算每对复合扩频码的延时相关特性,时延范围设定为(-4,+4)chip,功率为1:1;
(3)按照一定加权方式计算每对复合扩频码的加权相关特性;
(4)按照一定加权方式计算576对复合扩频码的相关特性,作为两个小区间的扰码相关值。
扰码分配准则
第i个小区码字的选取规则,同时满足如下条件:
(1)与在第i个小区的邻小区集合中已分配码字相关性小;
(2)与以第i个小区为中心的一定复用距离内的小区中已分配的码不同;(3)与以第i个小区为中心的一定复用距离内的邻小区中已分配的码不在同一扰码组扰码分配顺序
目前扰码分配顺序采用链式分配法则(1)选择邻区数最大的一个小区,作为起始分配小区 A ,分配一个最优码字;
(2)以该小区为中心,依次为其邻小区 B 分配扰码,分配的顺序以邻区数大小排序B1,B2,B3;(3)顺序为B1/B2/B3的邻区分配扰码;(4)依次为B1的邻区Ci分配扰码;(5)依次为B2的邻区Di分配扰码;(6)继续,则最终的分配的顺序为A->B1->B2->B3->C1->C2->D1->D2->E1
原文链接:https://www.f2er.com/javaschema/287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