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机制在机器学习算法中得以应用的根源在于,参数集在新数据集(比如测试集)上的重复使用。
管道机制实现了对全部步骤的流式化封装和管理(streaming workflows with pipelines)。
注意:管道机制更像是编程技巧的创新,而非算法的创新。
接下来我们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演示sklearn库中强大的Pipeline用法:
1.加载数据集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2.构思算法的流程
可放在Pipeline中的步骤可能有: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Pipeline对象接受二元tuple构成的list,每一个二元 tuple 中的第一个元素为 arbitraryidentifier string,我们用以获取(access)Pipeline object 中的 individual elements,二元 tuple 中的第二个元素是 scikit-learn与之相适配的transformer 或者 estimator。
- 1
3.Pipeline执行流程的分析
Pipeline 的中间过程由scikit-learn相适配的转换器(transformer)构成,最后一步是一个estimator。比如上述的代码,StandardScaler和PCAtransformer构成intermediate steps,LogisticRegression 作为最终的estimator。
当我们执行pipe_lr.fit(X_train,y_train)
时,首先由StandardScaler在训练集上执行fit和transform方法,transformed后的数据又被传递给Pipeline对象的下一步,也即PCA()。和StandardScaler一样,PCA也是执行fit和transform方法,最终将转换后的数据传递给LosigsticRegression。整个流程如下图所示:
4.pipeline 与深度神经网络的multi-layers
只不过步骤(step)的概念换成了层(layer)的概念,甚至the last step 和 输出层的含义都是一样的。
只是抛出一个问题,是不是有那么一丢丢的相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