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子系统简介:
粒子系统最早出现在80年代,主要用于
解决由大量按一定规则运动(变化)的微小物质在计算机上的
生成和
显示问题。Particle System的应用非常广泛,大的可以模拟原子弹爆炸,星云变化,小的可以模拟水波、火焰、烟火、云雾等,而这些自然现象用常规的图形算法是很难逼真再现的。
Particle System可以说是一种基于物理模型来
解决问题的
方法,它的核心不在于如何
显示,而在用于对微小物质模型的规则
提取。
粒子运动(变化)的规则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这取决你所模拟的对象。举例来说,在对FireWorks(烟火)的模拟中,我们可以让烟火由上百个小的粒子组成,每个粒子都具有以下一些
属性及其规则(对各个
属性施加不同的规则,就可以获得不同形态的烟火):
Coordinate(坐标)
在烟火爆炸的时刻,每个粒子都有一个相同的初始坐标,随着时间的推移,粒子的新坐标将由它的旧坐标和加速度来求得
Velocity(速度)
每个粒子都有一个
随机产生的初始速度,粒子的新速度由加速度和空气阻尼来求得
Acceleration(加速度)
在烟火中,每个粒子的加速度都等于重力加速度
Color(颜色)
粒子颜色取决于粒子的速度或生命值的大小
Life(生命值)
每个粒子都有一个初始的
随机生命值,这个值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小,直到等于0
你会发现,Particle System中的粒子与C++中类的概念有些类似,实际上你完全可以将它当成类来处理,一个粒子就是一个类的实例对象,只不过有时在涉及程序优化的具体细节上,你需要放弃使用类,而使用简单而
快速的紧凑
代码。
Particle System虽然在处理大量单独粒子的运动(变化)上很有用处,但是一涉及到需要考虑粒子间相互作用的场合,因为这时的计算量呈粒子
数量的指数级增长,它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比如在模拟有相互引力作用下的大量星体的运动,大量粒子的相互碰撞等。
二、粒子系统的生命周期
粒子死亡后,回归粒子池。
Variance 浮动值:表示
随机上下浮动的修正值,实际值由原始值+浮动值组成,例如Lifespan=5,Lifespan Variance=1 那么
随机出来的结果就是4~6
发射器有两种,一种是重力发射器(用于实现在重力条件下的粒子运动),另一种是放射发射器(用于实现在无重力下的粒子运动)。
如果没有贴图的话,所有粒子将会是单调的色块。粒子的贴图没有具体限制,可以是灰度图,也可以是一张具体的图片。但要小于64x64pixel
六、cocos2d-x实现Particle System
第一种方法:
CCParticleSystem*m_emitter;
m_emitter=
newCCParticleSystemQuad();
m_emitter->initWithTotalParticles(
50);
10);
m_emitter->setTexture(CCTextureCache::sharedTextureCache()->addImage(s_stars1));
m_emitter->setDuration(-
1);
//
gravity
m_emitter->setGravity(CCPointZero);
angle
m_emitter->setAngle(
90);
m_emitter->setAngleVar(
360);
speedofparticles
m_emitter->setSpeed(
160);
m_emitter->setSpeedVar(
20);
radial
m_emitter->setRadialAccel(-
120);
m_emitter->setRadialAccelVar(
0);
tagential
m_emitter->setTangentialAccel(
30);
m_emitter->setTangentialAccelVar(
emitterposition
m_emitter->setPosition(CCPointMake(
160,128)">240));
m_emitter->setPosVar(CCPointZero);
lifeofparticles
m_emitter->setLife(
4);
m_emitter->setLifeVar(
spinofparticles
m_emitter->setStartSpin(
0);
m_emitter->setStartSizeVar(
0);
m_emitter->setEndSpin(
0);
m_emitter->setEndSpinVar(
colorofparticles
ccColor4FstartColor={
0.5f,128)">1.0f};
m_emitter->setStartColor(startColor);
ccColor4FstartColorVar={
1.0f};
m_emitter->setStartColorVar(startColorVar);
ccColor4FendColor={
0.1f,128)">0.2f};
m_emitter->setEndColor(endColor);
ccColor4FendColorVar={
0.2f};
m_emitter->setEndColorVar(endColorVar);
size,inpixels
m_emitter->setStartSize(
80.0f);
m_emitter->setStartSizeVar(
40.0f);
m_emitter->setEndSize(kParticleStartSizeEqualToEndSize);
emitspersecond
m_emitter->setEmissionRate(m_emitter->getTotalParticles()/m_emitter->getLife());
additive
m_emitter->setIsBlendAdditive(
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