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复制程序

前端之家收集整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自我复制程序前端之家小编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也给大家做个参考。
main(a){printf(a="main(a){printf(a=%c%s%c,34,a,34);}",34);}

编译后如何复制?在printf函数中写作34的作用是什么?

解决方法

34是双引号(“”)字符的ASCII字符代码.

为了跟进我的切向评论(这是Hofstadter的“Godel Escher Bach”的引用),这是因为它是一个quine,它基本上是一个包含两个元素的配方:内核的数据内核和操作的内核,当操作完成时,原始配方被复制.为此,内核和操作几乎相同.在你提到的程序中,内核是字符串

"main(a){printf(a=%c%s%c,34);}"

操作是程序的其余部分:

main(a){printf(a=_____,34);}

其中____是内核.您会注意到它们看起来基本相同:操作可以通过使用内核作为格式说明符(打印内核但不引用,从而将内核转换为输出中的操作)打印本身,还可以将内核自身作为格式说明符(%s)中的一个参数,并引用它,产生输出中的内核.

操作(引用的内核)=>未引用的内核,包含内核的副本,引用=>这是原来的程序.

还有一点:它使用这个34业务的原因是它通过使用没有引号的内核来保持引用操作的容易;如果你试图使用

"main(a){printf(a=\"%s\",a);}"

作为内核,具有无引号的内核

main(a){printf(a="%s",a);}

这将会更加困难,因为为了引用内核,你必须反斜杠转义字符串中间的引号.

猜你在找的C&C++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