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ndexedDB(Model)@H_301_2@ -- 前端浏览器对象型数据库,一般我们后台用的数据库都是关系型数据库。那么indexeddb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从字义上它是索引型数据库,从实际使用中可以体现为,它需要为表创建索引才可以根据某个字段来获取数据,而在关系型数据库中,这明显是不需要的。
其次,我不需要行列数据的转化,我只需要通过类似于数组的处理方式:
有点像是把一个json对象塞入数据库,是不是很暴力?
2、bootstrap(View@H_301_2@) -- bootstrap,老实说,我不是很熟悉这个东西,毕竟我是后端java开发出身。以我的理解,这就是一个以响应式布局为特点的前端框架,至于说比较特别的,应该就是它比较流行吧?!老实说,我这边只用到css,而我也认为,后现代的前端开发,将不会需要bootstrap的js部分,毕竟那还是以jquery为主的方式。
301_2@ -- 必须承认这个东西东西的诞生完全颠覆了我对前端开发的看法,以前和现在我们依然困在前后端无法彻底分离的窘境中,但我认为如果后期,前端人员普遍采用应用式的angularjs脚本来开发(还有一些类似的框架),我们将不再需要让后端开发工程师套用诸多的前端样式、结构等等。
这么说,很多后端人员可能还是不能体会得到,举个例子:angularjs的使用方式有点像是jsp、freemarker等渲染html的东西,只是一个在客户端渲染,另一个在后台服务器渲染。我们只要改变数据的结构和属性,对应渲染出来的页面就会不同,angularjs就是让我们更加关注数据的变化,而非DOM的变化,就是说:你将很少会去写到$("btnSave").click(function() {});这样需要获取到html节点的脚本代码,可以说,这完全脱离了jQuery的范畴。所以这可以算是一个跨时代的改变?
接下来就上例子吧(最终必须运行到服务器上):
@H_301_2@
user.html@H_301_2@
@H_
502_35@
<
Meta charset="utf-8">
<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Users@H_
301_2@
Edit
First Name |
Last Name |
Edit
301_2@
301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