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coder,应该具有经常总结反思的习惯,如果不能及时总结,可能就会忘记自己踩过的很多坑,然后会导致同一个坑踩很多次,所以我打算把这些都记录下来,以方便是对自己的重复记忆,避免无效的coding,另一方面可以希望可以给遇到相似问题的同僚们一些收获.
1.手动触发脏检查
在开发过程中,我们可能经常会通过js来手动更改绑定的相关数据,而不是通过dom操作来改变绑定的相关数据,这样也很多情况下会导致绑定数据的视图不能够及时更新,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手动触发一下脏检查,下面我就介绍一下三种手动触发脏检查的方法.
(1) $aplly() 方法
在需要手动触发的地方调用 $scope.$apply(),使用该方法会触发angular从rootScope的作用域下开始进行绑定变量值的轮询,相比较$digest()方法比较费时.
(2) $digest() 方法
在需要手动触发的地方调用 $scope.$digest(),使用该方法会触发angular从scope的作用域下开始进行绑定变量值的轮询,相比较$aplly()更合理.
(3) $timeout()方法
将操作绑定数据的逻辑写在$timeout()方法中.
2.ng-model-options 指令
这个指令在表单校验的时候非常有用,我们可以设置什么时候出发试图更新,这样你就可以设置dom元素失去焦点改变后调用监听,从而显示校验的提示. <input>,<select>,<textarea>,这些元素支持该指令
<input ng-model="name" ng-model-options="{updateOn: 'blur'}"> //使用示例
//可配置参数
{updateOn: 'event'}规则指定事件发生后绑定数据
{debounce : 1000} 规定等待多少毫秒后绑定数据
{allowInvalid : true|false} 规定是否需要验证后绑定数据
{getterSetter : true|false} 规定是否作为 getters/setters 绑定到模型
{timezone : '0100'} 规则是否使用时区
3. 告别令人尴尬的 {{}}
我们都知道,当页面还未加载完毕的时候会出现{{ xxx }}这种尴尬的情况,通过使用ng-bind-template指令,就可以避免尴尬情况的出现.
<p ng-bind-template="{{name}}"></p> //使用示例
4.解决ng-if,ng-show,ng-hide偶然出现的闪现的问题
(1) 将html片段抽出,通过指令引入ng-include,ng-bind-html
(2) 通过ng-cloak指令
4.控制器之间的通讯问题
(1)路由传参
//传递 $state.go(path,{name:"dfdd"}) ui-sref=path({name:"dfdd"}) //获取 $scope.$stateParams.name
(2)通过广播
通过子元素传递给父元素,然后父元素再广播给其他子元素,注意这个广播是很快就完成的,所以很有可能出现子页面还未加载完父元素的广播就已经完成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需要父元素的广播延迟执行.
(这种情况有一个弊端,当进入子页面后再次刷新页面,这次的广播已经没有了,就会导致这个子页面的数据获取失败了.)
(3)定义全局变量(window)
将多个控制器都需要通讯的变量定义为全局的.这样每个控制器都可以访问到和改写.
(4) 缓存
sessionStorage,localStorage,cookie,浏览器的各种数据库
以上方法个人比较推荐路由传参的方式
5.$destroy的使用是必要的
(1)页面离开时清除页面的定时器
(2)页面离开时清除页面的监听器
(3)页面离开时清除页面的modal,popover之类的遮罩层.
var destroyWatcher = $scope.$watch(...); //示例代码 //$watch方法会返回一个函数,这个函数用来销毁监听器,我们用一个变量承接这个函数,然后再destory的时候调用这个函数就可以销毁不必要的监听器了. $scope.$on("$destroy",function() { if (timer) { $timeout.cancel(timer); } $scope.popover.remove(); destroyWatcher(); }
就先写到这儿了,后面会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