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刷新页面就和服务器进行交互是Ajax最大的特点。这个重要的特点主要归功于XMLHttpRequest对象。使用XMLHttpRequest对象使得网页应用程序像windows应用程序一样,能够及时响应用户与服务器之间的交互,不必进行页面刷新或者跳转,并且能够进行一系列的数据处理,这些功能可以使用户的等待时间缩短,同时也减轻了服务器端的负载。
目前XMLHttpRequest对象已经得到了大部分浏览器的支持,因此使用Ajax技术开发Web应用程序的时候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问题。不过,当开发人员确定使用Ajax技术来开发时,仍然需要考虑用户会使用什么样的浏览器来对网站进行访问,虽然不支持XMLHttpRequest对象的浏览器占少数。
在使用XMLHttpRequest对象向服务器发送请求和处理响应之前,必修先用JavaScript创建一个XMLHttpRequest对象,然后通过这个对象来和服务器建立请求并接收服务器返回的数据。由于XMLHttpRequest不是一个W3C标准,所以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使用JavaScript来创建XMLHttpRequest的实例。Internet Explorer把XMLHttpRequest实现为一个ActiveX对象,其他浏览器(如Firefox、Safari和Opera等)把它实现为一个本地JavaScript对象。由于存在这些差别,JavaScript代码中必须包含有关的逻辑,从而使用ActiveX技术或者使用本地JavaScript对象技术来创建XMLHttpRequest的一个实例。
正因为在不同的浏览器中,XMLHttpRequest对象的创建方式不同,因此在程序中创建XMLHttpRequest对象之前需要对浏览器进行判断。使用详细编写代码方式来区别浏览器类型的方式不仅代码量大,而且很不方便也不灵活。在这里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来解决,只需要检查浏览器是否提供对ActiveX对象的支持即可。如果浏览器支持ActiveX对象,就可以使用ActiveX来创建XMLHttpRequest对象。否则,就需要在程序中使用本地JavaScript对象技术来创建。下面的代码展示了在不同的浏览器中使用JavaScript代码来创建XMLHttpRequest对象的编程方法。
#001 function createXMLHttpRequest() #002 { #003var xmlreq = false; #004if (window.ActiveXObject) #005{ #006xmlreq = new 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HTTP"); #007} #008else if (window.XMLHttpRequest) #009{ #010xmlreq = new XMLHttpRequest(); #011} #012return xmlreq; #013 } |
我们从上面代码中看出,创建XMLHttpRequest对象的过程比较简单。首先在createXMLHttpRequest()方法中创建了一个变量xmlreq来保存对这个对象的引用,并将其默认值设置为false。然后在这个方法中通过简单的判断,确定究竟使用什么方法来创建对象。由于用户使用的浏览器类型不同,代码window.ActiveXObject可能返回一个对象,也可能返回null。If条件语句根据返回的结果来判断浏览器是否能支持ActiveX控件,相应地得知浏览器是IE还是其他浏览器类型。如果判定用户使用的是IE浏览器,则通过实例化ActiveXObject的一个实例的方法来创建XMLHttpRequest对象。使用这种方法时,参数字符串指明要创建何种类型的ActiveX对象。在本例子中,参数是Microsoft.XMLHTTP,这说明需要创建的是XMLHttpRequest的一个实例。
如果window.ActiveXObject返回null,表示用户使用的浏览器不支持ActiveX对象,那么程序会执行else语句所指定的操作。首先判断浏览器是否把XMLHttpRequest实现为本地JavaScript对象。如果存在window.XMLHttpRequest,那么就创建XMLHttpRequest对象。最后将这个xmlreq变量返回,完成了XMLHttpRequest对象的创建过程。
由于JavaScript具有动态类型的特性,而且XMLHttpRequest对象在不同浏览器上的实现是兼容的,所有可以用同样的方式访问XMLHttpRequest实例的属性和方法,而不论这个实例创建的方法是什么。这就大大简化了开发过程,而且在JavaScript中也不必编写特定于浏览器的逻辑。
XMLHttpRequest对象的属性
XMLHttpRequest对象提供了许多属性,处理XMLHttpRequest时需要频繁用到这些属性,如下表所示:
描述 |
|
onreadystatechange |
|
readyState |
请求的状态 |
responseText |
服务器的响应,表示为一个串 |
responseXML |
服务器的响应,表示为XML,这个对象可以解析为一个DOM对象 |
status |
服务器的HTTP状态 |
statusText |
HTTP状态的对应文本 |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属性和事件的详细说明。
1. readyState属性
当XMLHttpRequest对象吧一个HTTP请求发送到服务器时将经历若干种状态。一直等待直到请求被处理,然后,它才接收一个响应。这样以来,脚本才正确响应各种状态,XMLHttpRequest对象暴露一个描述对象的当前状态的readyState属性,如下表所示:
readyState取值 |
描述 |
0 |
描述一种“未初始化”状态。此时,已经创建了一个XMLHttpRequest对象,但是还没有初始化。 |
1 |
描述一种“发送”状态。此时,代码已经调用了XMLHttpRequest open()方法并且XMLHttpRequest已经准备好把一个请求发送到服务器。 |
2 |
描述一种“发送”状态。此时,已经通过send()方法把一个请求发送到服务器端,但是还没有收到一个响应。 |
3 |
描述一种“正在接收”状态。此时,已经接收到HTTP响应头部信息,但是消息体部分还没有完全接收结束。 |
4 |
描述一种“已加载”状态。此时,响应已经被完全接收。 |
2. onreadystatechange属性
无论readyState值何时发生改变,XMLHttpRequest对象都会激发一个readystatechange事件。其中,onreadystatechange属性接收一个EventListener值,向该方法指示无论readyState值何时发生改变,该对象都将激活。
3. responseText属性
这个responseText属性包含客户端接收到的HTTP响应的文本内容。当readyState值为0、1或2时,responseText包含一个空字符串。当readyState值为3(正在接收)时,响应中包含客户端还未完成的响应信息。当readyState为4(已加载)时,该responseText包含完整的响应信息。
4. responseXML属性
此属性用于当接收到完整的HTTP响应时(readyState为4)描述XML响应;此时,Content-Type头部指定MIME(媒体)类型为text/xml,application/xml或以+xml结尾。如果Content-Type头部并不包含这些媒体类型之一,那么responseXML的值为null。无论何时,只要readyState值不为4,那么该responseXML的值也为null。
其实,这个responseXML属性值是一个文档接口类型的对象,用来描述被分析的文档。如果文档不能被分析(例如,如果文档不是良构的或不支持文档相应的字符编码),那么responseXML的值将为null。
5. status属性
这个属性描述了HTTP状态代码,而且其类型为short。而且,仅当readyState值为3(正在接收中)或4(已加载)时,这个status属性才可用。当readyState的值小于3时试图存取status的值将引发一个异常。例如:status等于200表示成功,404表示未找到资源。
6. statusText属性
这个属性描述了HTTP状态代码文本,并且仅当readyState值为3或4才可用。当readyState为其它值时试图存取statusText属性将引发一个异常。
XMLHttpRequest对象的方法
下表显示了XMLHttpRequest对象的一些常用的方法,其中描述部分介绍了这些方法的作用和意义。
描述 |
|
abort() |
停止当前请求 |
getAllResponseHeaders() |
把HTTP请求的所有相应首部作为键/值对返回。 |
getResponseHeader("header") |
返回指定首部的串值。 |
open("method","url") |
建立对服务器的调用。method参数可以是GET、POST或PUT等;url参数可以是相对URL或绝对URL。这个方法还包括3个可选参数。 |
send(content) |
向服务器发送请求。 |
setRequestHeader("header","value") |
下面我们来更详细的看看这些方法的使用。
1. abort()方法
可以使用这个abort()方法来暂停与一个XMLHttpRequest对象相联系的HTTP请求,从而把该对象复位到未初始化状态。
2. open()方法
此方法用来和服务器之间建立连接。其完整的方法参数是open(string method,string uri,boolean asynch,string username,string password),其中前两个参数是必要的,后面三个为可选参数。
method参数是必须提供的,用于指定用来发送请求的HTTP方法(GET,POST,PUT,DELETE或HEAD)。为了把数据发送到服务器,应该使用POST方法;为了从服务器端检索数据,应该使用GET方法。另外,uri参数用于指定XMLHttpRequest对象把请求发送到的服务器相应的URI。借助于window.document.baseURI属性,该uri被解析为一个绝对的URI。换句话说,如果使用相对的URI,它将使用与浏览器解析相对的URI一样的方式被解析。Asynch参数指定是否请求是异步的,缺省值为true。为了发送一个同步请求,需要把这个参数设置为false。但Ajax技术的最大优点是调用,因此如果这个参数设置为false,则将失去使用XMLHttpRequest对象的意义。对于要求认证的服务器,可以提供可选的用户名和口令参数。在调用open()方法后,XMLHttpRequest对象把它的readyState属性设置为1(打开)并且把responseText、responseXML、status和statusText属性复位到它们的初始值。另外,它还复位请求头部。注意,如果调用open()方法并且此时readyState为4,则XMLHttpRequest对象将复位这些值。
3. send()方法
在通过调用open()方法准备好一个请求之后,需要把该请求发送到服务器。仅当readyState值为1时,才可以调用send()方法。否则的话,XMLHttpRequest对象将引发一个异常。该请求被使用提供给open()方法的参数发送到服务器。当asynch参数为true时,send()方法立即返回,从而允许其它客户端脚本处理继续。在调用send()方法后,XMLHttpRequest对象把readyState的值设置为2(发送)。当服务器响应时,在接收消息体之前,如果存在任何消息体的话,XMLHttpRequest对象将把readyState设置为3(正在接收中)。当请求完成加载时,它把readyState设置为4(已加载)。对于一个HEAD类型的请求,它将在把readyState值设置为3后再立即把它设置为4。
send()方法使用一个可选的参数,该参数可以包含可变类型的数据。典型地,使用它并通过POST方法把数据发送到服务器。另外,可以显式地使用null参数调用send()方法,这与不用参数调用它一样。对于大多数其它的数据类型,在调用send()方法之前,应该使用setRequestHeader()方法(见后面的解释)先设置Content-Type头部。如果在send(content)方法中的content参数的类型为string,那么,数据将被编码为UTF-8。如果数据是Document类型,那么将使用由data.xmlEncoding指定的编码串行化该数据。
注意,由于调用这个方法后就把请求发出去了,所以对于XMLHttpRequest对象的设置需要在调用这个方法之前来完成。另外,对于send()方法中的那个参数,虽然是可选的,但是最好在不需要发送数据的时候也不能省略这个参数,应该将其设置成null,否则将会在Firefox中有错误。
4. setRequestHeader("header","value")方法
该方法用来设置请求的头部信息。当readyState值为1时,可以在调用open()方法后调用这个方法。否则,将得到一个异常。
5. getResponseHeader("header")方法
该方法用于检索响应的头部值。仅当readyState值是3或4(换句话说,在响应头部可用以后)时,才可以调用这个方法;否则,该方法返回一个空字符串。
6. getAllResponseHeaders()方法
该方法以一个字符串形式返回所有的响应头部(每一个头部占单独的一行)。如果readyState的值不是3或4,则该方法返回null。
原文链接:https://www.f2er.com/ajax/165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