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http
客户端为axios
先讲个故事
类似axios
这种支持Promise
的API
已经很友好了,请求成功后我们可以从then
的Response
中拿到后端返回的数据。比如:
axios.get('/user/12345') .then((response) => { console.log(response); }) .catch((error) => { console.log(error); });
数据在response.data
中,这意味着我们每个请求都需要多做一次处理才能拿到实际的数据。
然后,实际场景后端基本不会直接把数据给我们,他会做一层封装,比如response.data
的结构会是这样:
{ "date": "2017-12-14 15:21:38","success": true,"obj": { ... },"version": "V1.0" }
所以,response.data.obj
才是我们真正要的数据啊喂,所以我们每个请求都需要再多做一次处理=_=
突然有一天,后端说,“response.data
不再是对象,改成了JSON
字符串,你做一下处理~”。
然后是的,每个接口,是每一个,我们都需要改成JSON.parse(response.data).obj
,半条命哦!
如果,后端再说,“我又改回对象了,你撤销之前的处理吧~”。。。
如果,后端又说,“不是所有的都是对象,有一些还是JSON
字符串,具体你看下更新的接口文档~”。。。
如果,我们不曾相遇。。。
后来的我们
ES6 Proxy
用于修改某些操作的默认行为,等同于在语言层面做出修改,所以属于一种“元编程”(Meta programming
),即对编程语言进行编程。
Proxy
可以理解成,在目标对象之前架设一层“拦截”,外界对该对象的访问,都必须先通过这层拦截,因此提供了一种机制,可以对外界的访问进行过滤和改写。
要解除上述苦恼,我们需要对所有的接口请求做统一的封装。如此一来,就算后端改来改去,我们只需修改一个地方甚至不用修改!
const apiService = new Proxy(axios,{ get (target,propKey,receiver) { return function (...args) { return target[propKey](...args) .then((res) => { const resData = typeof res.data === 'string' ? JSON.parse(res.data) : res.data; return typeof resData.obj === 'string' ? JSON.parse(resData.obj) : resData.obj; }) .catch((err) => { throw err; }); } } });
对应的接口请求部分改为:
apiService.get('/user/12345') .then((data) => { console.log(data); }) .catch((error) => { console.log(error); });
“你随便改,我改一下算我输!”